通江红军石刻标语群精选推荐

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赤化全川

石刻标语是红四方面军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大创举。在全国第二大苏区首府四川省通江县,至今还完整保存着1300多幅红军时代的石刻标语,其中以“赤化全川”最著名。

   “赤化全川”位于通江县沙溪乡左侧红云岩上,岩顶部刻有“赤化全川”4个大字,字高5.5米,宽4.7米,笔画深0.35米,宽0.7米,里面可卧一人,字间距为7.1米,字迹工整,笔力遒劲。由于红云岩雄踞万谷之巅,离岩三四十里远其字迹也清晰可见。1934年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錾字队选此高岩,原准备刻一条“国民党是帝国主义的走狗”的标语,当刻好“国民”两字时,川陕省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到此巡查工作,认为这条标语字数太多,后来又重新搭架,并由当地一张姓教师写了“赤化全川”四个大字,3月开工。7月刻成。1935年红军离开通江北上以后,当地恶霸地主闫升平、闫际风等人以12石小麦为赏,欲将“赤化全川”4个大字铲去。当地群众为保护红军石刻标语,组织人员趁夜间搭架,用糯米加炭灰泥浆将4个大字的笔画填平,最后报告闫地主已将字处理,才使这幅全国最大的红军石刻标语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当地群众将填在笔画中的泥浆炭灰清理出来,使得“赤化全川”4个大字重见天日。如今,历经70多年,“赤化全川”4字一如当年,数十里外清晰可见。

来源:解放军报

 

红军石刻标语摘录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石刻标语内容朴素而深刻。有拥护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有拥护中国工农红军的,有反帝抗日打倒军阀和国民党的,有提倡工农专政、打倒豪绅地主实行土地革命的,有分化和争取白军士兵的,有发展根据地经济的,有关于工会、青年、妇女和文化教育工作的,涉及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拥护中国共产党!工农专政!(所在地:通江县毛浴乡长江村写字崖)

反对把妇女视为是烧茶煮饭浆洗补连的错误观点!(所在地:通江县兴隆乡太平村二组崖窝里)

普及农村教育,发展无产阶级的文化水平!

实行八小时工作,不做夜活路,雪天不做活路,一星期要耍一天,各项节气也要休息一天,工钱照给,不得克扣分文。(所在地:南江县文馆所内红军石刻陈列园)

工农专政。革命成功千百载,世界大同万万春。(所在地:平昌县镇龙镇三交村二组)

苏区的穷人尽都分有田地,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不出款子不完粮。

穷人自动参加红军!拖起枪来打发财人!组织洗衣队、慰问队去慰劳红军!
(所在地: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红军石刻陈列园)

共产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在地:中共营山县委大门内侧)

湖南有家红军标语博物馆

    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是中宣部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红军标语博物馆,集红军标语集中收藏、保护、展示于一馆,于2011年6月9日开馆。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沿湘赣边界来到炎陵县(原酃县)。此后,炎陵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有50余支红军部队在这里活动过。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红军官兵在炎陵城乡写下了数以万计的宣传标语,为宣传革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339条标语见证百姓红色情怀

  穿过历史的沧桑,历经岁月的磨砺,红军标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在炎陵得以大量保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一奇迹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1951年8月19日,谷子元率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到湘东南各县开展慰问活动。

  这一消息传到策源乡良桥村一个叫刘山春老人的耳朵里后,他立即找来村里的几个后生帮他拆屋。有人问他,好好的一间屋拆掉干什么?他说有件“礼物”藏在里面,现在要亮出来让中央慰问团看一看。

  大家七手八脚把刘山春老人的舍屋拆掉了,只见屋的侧墙上写有箩筐大的6个字:“工农红军万岁!”落款是“酃县赤卫大队”。

  原来,为打退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1929年1月4日召开的柏露会议决定,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主力出击赣南,实行“围魏救赵”的战术,留下彭德怀红5军、红4军王佐32团和井冈山根据地所属各县赤卫大队坚守井冈山。酃县赤卫大队奉命协守双马石哨口,上山前夕赤卫大队在他家的侧墙上写下了这幅标语。

  此后敌人攻占了井冈山。刘山春老人为保护好这幅红军标语,就请人挨墙砌了一间舍屋,把红军标语遮盖得严严实实,这幅标语就这样被完整保存了下来。

  石洲乡黄海古家房子的墙壁上有两幅红军标语。大门屋檐下左边是红7军书写的“拥护苏维埃政府!”,右边是酃县苏维埃政府书写的“推翻国民党统治!”据介绍,1931年2月,张云逸军长率领红7军58团和军直属队一路奔波从广东乐昌进入湘南,正好在春节期间到达酃县苏区。在酃期间,红7军为保卫酃县苏区与敌人进行了多次战斗。上述两幅标语就是红7军与县苏维埃政府当年并肩战斗时书写的。

  1934年10月,红军北上之后,白色恐怖笼罩整个苏区。而黄海古的家就在大路旁边,两幅红军标语非常显眼。一天,地方团总来到他家,限他6天内把标语刮掉,否则拆屋。黄海古左右为难。

  这时他妻子拿来一件褂子要他穿上,免得着凉。黄海古接过褂子,抬头望了望红军标语,心想,我何不给红军标语也穿上一件褂子呢?主意已定,黄海古马上备料请来帮工,不到6天时间就把前墙的标语遮盖住了。

  1951年春节,已是村干部的黄海古在准备张贴春联时突然想起被石灰层遮盖了的红军标语。于是他搬来梯子,用菜刀撬开石灰层 ,两幅红军标语又重见天日。

  正是由于老百姓对红军标语的爱护,以及政府的大力保护,该县至今保留有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的红军标语339幅(组)。

  “江家试馆”最有趣的红军标语

  炎陵县城至今还有座保护完好的“红军标语楼”,该楼原名叫“江家试馆”,因墙壁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语口号,故称“红军标语楼”。

  江家试馆系清代建筑,属典型的江南民居,过去是江西人聚集的客栈。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对江家试馆进行修缮,现在这里既是一所民居,又是一处红色景点。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江家试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墙壁上的相关介绍是:“1932年,李天柱、王震率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第1师第3团第1连在酃县城开展革命活动。此间,红军在江家试馆内外墙壁上留下了大量的标语以及宣传革命的漫画。标语内容有‘共产党十大政纲’‘国民党十大罪状’等,这些标语、漫画真实记录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政治宣传、军事活动以及采取的斗争策略。”

  这是炎陵发现红军标语最多的一幢房子,仅这一处就保存红军标语25幅、681字。其中一条标语完整地抄写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共100多字。最有趣的是一幅标语写道:“中国白军挨户团半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拥护红独师万万岁!”率真直白的语言,一看就是红军宣传员的即兴之作。

  江家试馆最有趣的红军标语是一幅漫画:“打倒国民匪党”几个字中,“国民匪党”4个字均变形,组成狗的模样,“国”字当狗头,“民”字“匪”字做狗身子,“党”字做狗尾,“民”字和“党”字的下边笔画做狗腿,画得极为形象。

  这说的是红军标语表现形式的幽默和风趣,而炎陵县城南桥组陈家祠堂的“赤”“白”标语争夺战也很是有趣。据介绍,县城南桥组孙丰新的家原来是陈家祠堂,在祠堂外的照墙上写满了红军和白军(国民党军队)的宣传标语。其中有两条标语经过多次改动。

  原来,红军攻取炎陵县城后,在墙上用土红写着:“优待白匪投诚的白匪士兵”。红军撤出县城后,白军占领县城,看见红军写的标语很有鼓动性,便将标语中的两个“白”字用石灰水改成“赤”字,标语便变成白军写的“优待赤匪投诚的赤匪士兵”。还在旁边加写了一条:“只杀赤匪匪首,不杀赤匪匪兵”标语。红军第二次打进县城后,见白军的搞法很省事,于是又用土红色将“赤”字改成“白”字,除了恢复原来的标语之外,还将新加的标语改成“只杀白匪匪首,不杀白匪匪兵”。两个“赤”字,两个“白”字,红军改过去,白军改过来,变了好几回。直到国共合作,国民党县党部在墙的最高处用墨水写了一条通贯全墙的标语:“民众要想安居乐业,须一致团结。”

  一条标语与一个重大事件

  “打土豪,分田地”是红军标语博物馆展出的标语之一。这条标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在包括炎陵在内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很多地方,但这句口号背后所发生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中村是炎陵县2030平方公里大地上的一个普通乡村,就在这个不起眼的乡村却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就是“插牌分田”。1928年3月,根据湘南特委指示,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向湘南挺进,师部设在炎陵县中村的周家祠。就是从此时开始,毛泽东在这里亲自主持试点“打土豪,分田地”革命斗争,树起了分田分地这一革命旗帜,并成为当时红军的重要纲领和主要工作。

  分田的具体步骤分四步。第一步将人口、田土登记造册,第二步定出分配原则,第三步写好标有姓名、坐落、面积、四界的竹牌,第四步召开群众大会,发放竹牌,各户将竹牌插到所分的田里。这种分田的办法当时叫“插牌分田”,如今在“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炎陵纪念馆”还保留着当年分田地用的竹牌。“插牌分田”首先在中村的道任、龙潭、联西、罗浮江4个自然村开展,尔后在整个中村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史料称,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中村“插牌分田”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第一次土地改革,它为《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依据。

  “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它不仅表明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FROM:解放军报
 

江西乐安发现60多条红军标语

   日前,乐安县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在该县湖坪乡“大湖坪整编”旧址――湖坪村收集整理有关红军文物时,发现全村有60多条红军标语,这些标语虽然历经70多年的风雨,字迹依然清晰可辨。

  这些标语内容有“勇敢坚决的工农当红军去”、“彻底粉碎敌人四次围剿与大举进攻”、“打倒屠杀工农的国民党”、“反对国民党出卖民族利益”、“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实行土地革命”、“欢迎白军士兵拖枪过来当红军”等,落款有“红军政宣”、“红五政”、“六师十八团一营三连三排六班”等。

  据史料记载,1933年春,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坚持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军事路线,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1933年5月至7月,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率领红一、三、五方面军在该县湖坪村一带休整,并进行大整编,史称“大湖坪整编”。目前,该县文物部门正在着手对这些标语进行登记造册,并加以保护。
        来源:大江网   作者:游国珍、龙乐水

 

红色标语:群众工作的初体验

在红色圣地井冈山,红色的印迹可以信手拈来。昨日,由江南都市报、三湘都市报、楚天都市报携手举行的湘鄂赣青年记者“红色三山行”大型采访活动走进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全体记者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花圈。在井冈山的行洲村,斑驳墙壁上的标语,把记者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而这些标语,记载的是我党的群众宣传工作的最初模式和体验,标语被保存80多年,也正是这种模式成功的注脚。

  标语墙是红军开展群众工作的最初体验

  行洲位于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中心——茨坪的南面,距朱砂冲哨口五公里,“行洲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是流行于井冈山的民谣,可见当时行洲是井冈山较大的村庄。而行洲村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曾是白军和红军反延长拉锯式争夺的要地。

  在几栋民居的墙上可以清晰地看到红色的标语:“红军是无产阶级的门卫”、“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实行土地革命万岁”“工农暴动起来分田地!工人增加工资减少工作时间”……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讲解员刁冬梅告诉记者,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中国红军第四军每到一处,墙上都写满了标语。1928年五六月间,红四军在这栋房子的墙上就写下了三十多幅标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红军的宗旨和各项政策。

  行洲红军标语群旧址上的标语,是井冈山上保存最原始、最完整和内容最为丰富的红军标语群。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们党和红军特别注重宣传工作。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到:“文字宣传,如写标语,也尽力在做,每到一地,壁上写满了口号。”陈毅在《关于朱毛红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这样描述:“红军现在有一个宣传兵制度,凡军队每一个机关(如连队、营部或政治部、卫生队等)均须派5个人担任宣传工作,这5个人不背枪、不打仗,不服勤务,名叫宣传兵。此5人分两组,一组为演讲队,担任口头宣传……其外一组为文字理传组,两个人每人提一个石灰桶,大小毛笔各一支,凡军队经过的地方,墙壁上统统写满红军标语……”

  而行洲红军标语墙,展现的正是工农红军不断成长,通过宣传队写标语等形式,开展群众工作,真正深入到群众中间。

  改动一个字红色标语躲过劫难

 

  在进入行洲村时,第一个看到的是一幅巨幅标语:“红军是为劳苦工农谋利益的先锋队!”几个黑黑的大字,虽然历经80多年的风吹日晒依旧清晰可见。而这幅标语明显有改动的痕迹。刁冬梅向记者讲述了标语改动背后的一个真实故事。

  1928年9月,红四军31团从湘南回师井冈山时,红军以邝朱权为代师长的红军独立师在李焕湘家左侧另两户的房子正面墙壁上写了这幅巨幅标语。不久,国民党军队进村。李焕湘为避免房子被烧掉,也保护墙上的红色革命印记,便改头换面,将“红军”的“红”字刮掉,然后只填上一“国”字。结果将红军的标语变成了“国军”的标语了。正是这灵机一动的一改,才让这句红色标语得以完整保存。

  1973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开展文物普查时,行洲村村民反映,当年红军走后,村民用黄泥土把红色标语覆盖起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洗掉泥土后,字迹便清楚再现出来。1982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组织力量,恢复了倒塌部分,并采取了加固等保护措施。2000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井冈山行洲红军标语遗址公布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洲村的标语是五大哨口内唯一得以保存下来的标语,它是井冈山斗争珍贵的历史见证,也是研究井冈山斗争的重要文物资料。

  红色感悟:现在依然要善于开展群众工作

  一条条红军的标语,就是一个个宣传口号。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行洲村民房斑驳的墙壁上的30多条标语告诉我们,正是从这最初的一条条标语开始,让群众知道我党的方针政策,也正是由此起步,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

  目前,我国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多发期,只有牢牢把握群众工作这条“生命线”,自觉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秉承我党的优良传统,才能使发展的工作做得更快、更稳、更和谐。

  文/记者郭宁 图/记者许南平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八一建军节标语,八一建军节宣传标语

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宣传标语如下: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周年

拥军爱民 拥政爱民 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习致敬!

人民解放军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

向战斗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各个岗位上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预备役军人和广大民兵,致以节日的祝贺!

向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军队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诚挚的问候!

向在各个时期为人民解放军建设作出贡献的转业退伍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和烈军属,表示亲切的慰问!

向在国防科技工业战线顽强拼搏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衷心的感谢!

向出席全军英雄模范代表大会的代表,致以热烈的祝贺!

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人民解放军建设的全国各族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标语口号显著的动员传播效果

在我国标语口号历史绵长久远,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够跨越时空,备受青睐。之所以如此,与其有着良好的传播效果是分不开的。

一、标语口号文字识别难度契合普通人群的文化知识水平中国是人口大国,但却是个总体文化水平不高的国家。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统治阶级又实行超经济的压榨和剥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被统治阶级为生计所追,无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整个社会充斥着文盲和半文盲。“1949年,全国人口中有80%的文盲,少数民族中文盲率更高达95%,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低。”①就是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毛泽东首先提出了“一定要消灭文盲”的口号,但由于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决策失误,国家长期动荡不安。在所谓的“文化大革命”中,信奉“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的理念,走“知识分子工农化”之路,搞“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学校正常的办学秩序都无法维持,一大批专家学者被打倒,文化凋零,社会发展缓慢迟滞。社会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到2002年,“全国尚有6%左右的人口地区未经验收初等教育。”②“我国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为15. 88%,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情况,1984年的文盲率则是日本1997年的100倍。”③正因为我国长期存在大量文化素质不高的人口缘故,才为标语口号的诞生、流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标语口号一般都是使用简单明了的常用字来书写,句式简单,容易识记,与社会普通成员的文化水平相吻合,学习记忆轻松自如,易于入脑及耳。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红军时代的口号。早期红军战士的成分来源很杂,有的来自旧军队,有的过去曾是绿林好汉,有的是自由散漫的农民,他们文化程度都很低,在成为红军战士之后,为防止日常行军打仗之际出现差错,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来告诉他佃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于是,红军指挥员就编写了诸如“上门板,铺稻草,不掏俘虏腰包,洗澡避女人”等口号,简单好记,效果明显,约束性的要求在行动中都能得到自觉的遵守。

二、标语口号易于识记
标语口号遍布城乡每个角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标语铺天盖地,无论是在农村残垣断壁、荒山秃岭或巨石墙壁上,还是在城市宽大的围墙、高耸的烟囱或横跨街道的横幅上,都有标语的印记。在书写标语时,墨汁、油漆、糨糊一起用,墙壁、楼梯、路面、大烟囱全都刷。大凡要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或推动中心工作,都要通过发布标语口号来营造浓烈的氛围,增大受众群体的知晓度。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扩大革命队伍的影响力,在群众生活的区域内石块上雕刻标语,宣传党的主张。石刻标语经久耐用,不易被敌人毁坏。也有的在木板上写好标语,让这些标语木板顺势漂流,向沿岸的群众传播革命真理,被称为“水电报”。现代标语口号内容更加丰富,传播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可以说,凡是有人生活的地方,都有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标语。标语口号已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成为一道生活中亮丽的风景线。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记忆是通过活动进行的,不论是无意识的或是有意识的识记……当识记材料成为活动的直接对象时,识记的效果会明显地提高。”“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复述的次数越多,转换到长时记忆的信息量也增多。”正是因为标语书写在人群视线范围之内,也是人群生活起居的地方,一些熟悉的词语反复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经过耳濡目染,入们理解了标语中的内容,懂得了其中的意蕴,标语中熟悉的词汇也就自然而然地入脑入耳了,在不知不觉中,标语所写内容也成为人们行为准则,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动员群众,发动群众的目的。因为“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有更佳的效果。机械的死记硬背是笨而不经济的方法,而意义识记对材料的数量、速度、精确性和巩固性等方面的回忆,在效果上比机构识记优越得多。”

三、创设氛围,增添力量
  生活经验启示我们:众多伐木工人在搬运巨大木头时,为了协调行动,步调一致,往往总要“吭唷、吭唷”地喊着劳动号子;在红军长征途中,每每遇到艰难险阻,只要听到前进的号子,即便想要倒下,也总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前进;善于做班级工作的班主任自然也长于应用标语口号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如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信心不足时,提出“勤奋即天才,功到茅塞开”这个掷地有声的口号来激发他们“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的豪情。在游行队伍行进中,整齐划一、响透云霄的口号声能气贯长虹,创造出一种势不可当、气吞山河、排山倒海的力量。还有,标语也常是重要建筑物上不可缺少的内容。在首都,标语与重要公共建筑一道成为政治中心的象征。“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镌刻于中南海新华门的照壁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大幅标语装点着庄严的天安门城楼,载有熠熠生辉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大字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于天安门广场。在节日庆典和重要国务活动中,标语和鲜花、气球、旗帜、画像一道,烘托出热烈、端庄、雄伟的氛围。在重要的体育赛事、公益活动、群众集会等场合,标语常常承扭着突显主题、烘托环境的责任,标语也参与营造全国各城市、村镇、社区的文化环境,反映着社区的整体风貌。

四、口号能凝聚人心
  一句符合历史前进的方向、代表人心向背的口号,能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在革命战争时期,当时革命的主力军主要来自于贫雇农,他们大都没有什么文化,难以理解深奥的马列主义理论,却很容易接受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口号。一句“打土豪,分田地”唤起了无数普通劳苦大众起来闹革命。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激励百万雄师突破敌人固若金汤的防线,取得了摧枯拉朽的胜利。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号召,号召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民主党派予以响应,并纷纷发表声明、宣言、告全国同胞书,通电国内外各报馆、各团体和全国同胞,表现拥护中共的主张。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历经磨难,辗转他乡,回到国内,报效祖国。“向雷锋同志学习”激励着一代代人不计个人得失去奉献社会,争做好人好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启了解放思想的先河,吹响了打破固步自封、保守不前的号角。“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教育的春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成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前进的不竭动力源泉。
 

中学校园宣传标语

物理仪器室:折射创造之光

物理准备室:尽心感应

物理实验室:为明天充电

生物仪器室:捕获成长基因

生物准备室:精心栽培

生物实验室:着生命新绿

化学仪器室:生成有用材质

化学准备室:悉心催化

化学实验室:像钠样活泼

会 议 室: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语 音 室:妙语连珠始于谛听

微 机 室:用心击就精彩人生

音 乐 室:用爱弹奏生命的欢歌

图 书 室:读书能够医愚

教学一楼东墙:(校风)活泼、乐学、扎实、和谐

教学二楼东墙:(班风)勤俭、自律、活学、向上

教学三楼东墙:(学风)刻苦、主动、勤思、进取

教学四楼东墙:(教风)严谨、博学、善导、奉献

教学一楼西墙:笑对挫折知难而进

教学二楼西墙:熟读精思勤学好问

教学三楼西墙:信仰可以创造奇迹

教学四楼西墙:厚德载物自强不息

实验三楼西墙:闻鸡起舞

实验四楼西墙:逊志时敏

辅教楼南墙(进校门醒目位置为校训):勤俭、博学、诚毅、创新

主雕塑座基拟石刻:生命的哨竹总在奋飞中奏出信仰

Copyright © 2001-2021 www.6s-iso.com Inc. 备案号:蜀ICP备2020025376号-4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为个人爱好兴趣分享网站,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3033382280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