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暴力的标语精选推荐

标语透视:繁华中的窥见与思考

当下的标语内容多样,理性思考之后,也要看到一些不好的地方。

“打出来,堕出来,流出来,就是不能生下来”。

“谁影响招商引资,谁就是和本市人民过不去”。

管健指出,类似这些不良的标语不是充斥着暴力性的文字,就是满眼的诅咒性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丝毫不怀疑写标语者的善意,但是这样的标语是否考虑到受众的接纳度和社会环境的和谐性,这也反暗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发出此种标语者的无知和愚昧。在一定程度上,它恰恰反映了某些个体或行政单位漠视人权、忽视人性、法律淡漠等意识。另外,充斥着语言暴力的标语对于被警告的阅读者而言,还有可能是激化矛盾的导火索了。

标语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手段,仅仅依靠标语口号来进行治理和约束百姓行为的方法反映的是个别行政职能部门工作的失灵,而更为合理的方法应该是查找相应的不文明行为的原因,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地方管理不能仍旧持过去的“老爷思维”,要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换,体现市民的民主权利。

龚维斌也指出,不能简单地拿现在的标准或者现代的观念来剪裁过去的标语。其实,现在看来很土、很俗的标语,往往是群众能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生动语言,也反映了当时真实的社会状况。“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谁烧山,谁坐牢”,“你发财,我收税”,也许太直白,但是,它是一般人容易理解的形象语言。不能简单地苛求农村的标语与城市的标语一样文雅,也不能简单地站在城市 文化人的角度嘲笑农村某些标语的俗气、不雅、不合逻辑。对于某些低俗、暴力化、不尊重人权和人格的标语是需要清理的,农村的标语文化也需要引导。
 

公共生活中的口号和标语

 “口号”和“标语”在任何一个社会的公共生活中都起到重要的“宣传”作用,人们常常把口号、标语和宣传混为一谈,甚至误以为是同一回事,这是不对的。从历史发生的顺序上说,是先有口号,后有标语,最后才有现代意义上的宣传。最早的口号是口耳相传的,是为“口”号,口号并不一定需要书写成人们现在熟悉的标语形式。口号是一种语言表达,往往是修辞化了的表达方式,而标语则是一种记录和表达口号或其他意见内容的书写形式。宣传则是对口号、标语或其他传媒手段的特殊运用,是一种用途和目的。

  口号的语言特征是精炼、简洁,是一种在政治、商业、宗教或其他语境中使用的简短有力的表述,在语言形式上类似于格言、警句、座右铭。口号总是为某个目的不断地重复一种看法或说法。最早的口号与军事行动有关,英语的slogan一字就是从古代盖尔语的“军队呼喊”演化而来。一直到今天,口号所起的仍然主要是鼓动某种单一和统一行动的作用。当然也有与军事行动无关的口号,例如古希腊柏拉图学院强调几何学的人文教育作用,在学院门口竖起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几何学者不得入内”,可以说是最早有记载的标语化口号。在现代社会中,非政治的口号也是随处可见。例如,环保人士在自行车上挂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燃脂肪,不燃汽油”(Burn fat, not oil)。人们穿着的文化衫上也常常可以看到这类口号。

  一般的口号表达的是一些文化、社会主张和价值,而政治口号则顾名思义是政治性质的。不同的国家和政治制度会出现不同的政治口号,在具体的制度环境中起作用。例如,2006年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口号是“人人跟我们来”(Alla ska med)。听起来有点像“听某主席话,跟某某党走”,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瑞典是一个民主国家,不同的政党相互竞争,选民有自己选择政党的自由,政党对他们只能争取,不能用命令的方式来说话,口号的政治性质自然不同。又例如,纳粹德国的口号是“一个人民,一个帝国,一个领袖”,这就是一个极权统治的口号。再例如,俄国十月革命的口号是“一切政权归苏维埃”,而这个政权却并没有给苏联人带来幸福,所以1968年5月的欧洲学生运动在批判“苏维埃空想主义”时,从反面利用这个政治口号,提出了另一个政治口号:“不把权力交给空想”(No Power to the Imagination)。

  口号的目的是迅速给人造成深刻印象,这种语言表述往往得借助修辞的手段。修辞化的口号使得词句简洁有力,朗朗上口,容易记住。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特征,口号只能是一种肤浅、粗糙、程式、空洞的表述,是一种非常单一的主观宣泄,而不是理性周详的思考表达。口号往往被用作一种宣传手段,使得宣传也带有口号的话语缺陷。

  口号的修辞性在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在英语中,常常会运用对比、头韻和尾韻、重复用字、玩笑。越南战争时期的反战口号:“Make love not war”(做爱不作战);反对外松内紧政治控制的口号:“Bigger cages! Longer chains!” (笼子越大,锁链越长);个性主义者的口号:“Sing badly if you must, but sing”(要唱就唱得难听,但还是要唱)。在汉语中,口号往往用全称断言、排比、对仗、数字、押韵,但因为受到一本正经的官方语言的影响,常常有明显的指示、命令腔调,给人以刻板武断的感觉,当然,现在也有不少虽美好,但很矫情的口号。

  口号的变化与传媒和宣传手段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商业性质的宣传在15、16世纪由于印刷术的运用而得到发展,17世纪随着报纸的出现,更增强了效能,18世纪后变得越来越重要。政治用途的宣传,在西方也是随着文字传播的便利而得到发展的,今天更是随着网络和手机短信的出现而有所改观。早期政治宣传运用得最多的是漫画,也有漫画配上文字的。美国革命前夕,富兰克林画过一张极有影响的宣传画,画的是一条蛇,身子断成8段,代表当时美洲的8个殖民地,配上了一句今天已经成为经典的文字:“联合,要不就死”(Join, or Die),1754年5月9日刊登在一家报纸上,不到一个月,美洲新大陆的几乎每一家报纸都转载了这幅宣传画和这句革命口号。中国古代像“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说法,可以说是最早的政治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鼓舞过无数抗战的热血青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反饥饿、反独裁,建立民主的新中国”这样的口号对不同时期的中国革命起到过巨大的宣传作用。

  口号和宣传本身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其语言形式无所谓好坏,决定口号和宣传是正用还是误用的,是它的内容、运用机制和目的。在具体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环境中,有过度运用还是有限运用、谁在运用口号和宣传、是否限制公民说理、是否妨碍理性公共话语、口号是否有真实根据、是否有欺骗意图等等的问题。过度运用口号和宣传对社会和政治文化是有害的,因为许多口号和宣传中包含着不利于国民理性思考、交流、说理的话语机制。例如,口号难以避免笼统武断,是一种一句话全部概括的“断言”。例如,“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这是自然规律吗?敌人是谁? 口号往往以大话鼓舞人心,把自己说得非常了不起,以显示自己的绝对正确,其实并不切实。例如“东风压倒西风”,文革中说的:“大造人造粪,气死小日本”(不买日本化肥)。口号甚至根本无视现实,以空头支票代替现实目标。大跃进中有很多例子:“无煤也炼焦,无焦也炼铁”、“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一天等于二十年,共产主义在眼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这样的口号与狂妄吹嘘完全没有区别,在政治生活中形成了浮夸、虚假的风气,对社会诚信、国民诚实也有腐蚀败坏作用。口号的特点是对群众蛊惑性的“断言、重复、感染”,利用群众的心理弱点和认知缺陷,不利于民主政治和生活秩序的公共理性。

  口号可以写成文字,画成图画,编成歌曲,或者结合这些形式。写成文字的口号便成为标语,可是标语并不一定都是口号。标语是一种公告,是写标语者用来表达自己想法的,就连偷偷在厕所墙上写“反动标语”也不例外。表达一己政治观点的口号或类似政治内容的标语,它的目的是影响他人,是个人或党派宣传。在一个民主国家里,这样的标语是不允许在公共场所随意张贴和悬挂的。在民主社会里,每个人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和权利,也有这样的传统,但这种表达自由是有限度的。虽然你都有表达意见的自由,但别人也有不被你的表达骚扰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存在于对自由的限制之中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随意在公共场所张贴或书写可能侵犯别人自由的标语。

  张贴或悬挂标语,会触及不少与公共空间和生活秩序有关的问题:在哪些公共场所或地方可以允许张贴标语?由谁来规定?以什么样的公共政治理由来作出这些规定?在美国,任何公共场所都不允许张贴、悬挂只代表个人、社团、党派的政治、宗教意见的标语。美国运用口号、贴标语的常常是人民,不是政府,最常见贴标语的地方是私人汽车的保险杠上,大城市里有的小贩专做这种标语生意,出售各种各样现成粘贴标语。汽车是私人财物,汽车的保险杠算是“私人空间”,是一个适合表达私人意见的地方。而且,汽车开到东,开到西,到处传播汽车主人的意思,起到了宣传作用。汽车杠宣传往往很风趣、俏皮,虽然有时“低俗”,但并不遭禁。例如,“少用肮脏的汽油,屁股会更干净!”(Less dirty gases, more clean asses!)“Ass”属“不雅语言”,在学校里是不能使用的。越战口号做成的标语“做爱不作战”,在伊拉克战争发生时又流行了一阵子。

  美国另一个常见张贴标语的地方是自家房屋的前院,通常是一块木板或塑料牌子,固定在一根棍子上,插在草地上或泥土里。美国人没有在墙上写标语的,要是有,那也是涂鸦,必须予以清除。每逢有选举,标语小牌子就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选举过了,便又很快消失不见。伊拉克战争初期,美国反战情绪高涨,还有几户居民联合张贴比较长的标语的,各家在前院用小牌子插上几个单词(用字母拼出),几户连成一个句子,字体粗大,相当有声势,引人注目。但这也是在私人空间里表达个人看法。中国常见在公共场所大事张贴标语,甚至跨街拉长布条,这在美国是看不到的。

  政治口号的标语是一种政治广告,也是一种政治宣传。在美国,个人、社团或政党要做这样的广告或宣传,可以在报纸上买版面(当然还有限制广告、宣传的细则规定),但不可以在学校、医院、广场、街道这样的公共场所来做,随意作这样的宣传,和涂鸦一样都是触犯公共秩序法的,都是城市整治的对象。美国公众一般都有民主社会的公域、私域区分观念,一方面坚持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则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这是他们在民主生活方式中养成的习惯,也是一种公共政治惯例,遵守的并不只是普通民众,拥有和代表公共权力的政治人物概不例外。

  运用标语的方式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发生的,一定会带有这个环境的特点。例如,在中国,在公共场所墙上张贴或书写标语是很常见的,这恐怕与人们从小受到的影响有关,例如一般人从小就从电影里看到,地下党或革命学生进行宣传动员,拎着浆糊桶,藏着传单,走到哪里,就在墙上又刷又贴,有的干脆就直接写到墙上。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标语贴得到处都是,将这个革命传统更加发扬光大。现在大城市里已经相当改观,但其他地方还有待变化。

  中国标语口号的内容和语气也有相当鲜明的特点,内容自不必说,就说语气,不是命令式的,就是恶狠狠地充满暴力和霸气:“打土豪、分田地”、“痛打落水狗”、“砸烂刘、邓的狗头”、“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这种语气在今天的一些标语中绵延不绝,例如有的计划生育标语竟然写道: “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一人超生,全村结扎” 、“该流不流,扒房牵牛”、“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 、“宁愿家破,不要国亡”。张贴违背法治原则的标语,脏乱差的环境和脏乱差的口号语言涂鸦合为一体。标语粗暴野蛮,完全诉诸于暴力恐吓,本身就显示了宣传号召的失败。

  暴力的标语口号是一种语言污染,也是一种精神污染,每一条这样的标语都如同一个向公共语言之河中排污的污染源,公共语言的严重污染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变得乖戾、强梁、粗暴、非理性。这样的公共语言显示出官与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对抗关系,也显示出国民素质和民众思考能力的低下,远远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人文条件。营建和谐社会恐怕还得从学习理性、温和、真诚的公共语言开始,当然也包括其中的口号和标语。

  转自新浪博客 作者:徐 贲
 

乡村墙上标语的思考

   小时候印象比较深的标语是“大养其猪”,这条标语就写在生产队养猪场东边的墙上。这堵墙比较高,所写的这四个大字就很大。每个字应该有一人多高,而且白底黑字,非常醒目,路过我们村的人远远都能看到。我爷爷就在这里为生产队养猪,我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睡在饲养院里,天天都能看到这四个字。开始我问父亲,大养其猪是什么意思。父亲说就是大力养猪的意思,不过为什么不写“大力养猪”而写“大养其猪”这么拗口难懂,他自己也搞不明白。后来我问爷爷,这才知道这是毛主席写的,意思是号召大家多多养猪。爷爷说,毛主席是有学问的人,不可能写太俗的口号。“大养其猪”一般能看得懂也不太俗,还是很不错的。爷爷是很崇拜毛主席的,跟我说话的时候,提起毛主席那是一脸崇敬的表情。那时候村里主要街道的墙上到处都是这样的标语,只是那时候我看不懂,所以有印象的就只有这个“大养其猪”了。

   慢慢长大一点,可以认字了,爷爷经常领着我,一边在街上走,一边告诉我村子里墙上标语的意思。记得最多的是政治性的标语,象“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等等。这都是些鼓劲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提高了人们的凝聚力。在那个年月,人们能够全心全意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标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我们党很早就很重视这种墙头标语的宣传,现在在一些早期红军活动的地方,还保留这很多红军时期的标语。比如“好男当红军”、“劳苦的工农大众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统治”。“红军是推翻国民党军阀统治的唯一武装力量,欢迎苗族兄弟加入红军”,这是在苗族聚居区看到的标语。毛主席说,“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的第一个重大的工作”,因为“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 标语是发动群众的一个十分简便、直接、有效的手段。不仅在红军时期,在整个革命战争年代,墙头标语都是很普遍的,常常是“兵马未动,标语先行”。比如杭日战争时期的:“誓死不做亡国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解放战争时期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等。我们家乡日寇统治时期是抗日力量活动的地方,也有一些和全国差不多的标语,只是数量并不多。解放战争的时候我们就是解放区了,标语也和全国一样,不过那时候就多了,各家各户的墙上都是鲜红的标语。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这个阶段,政治运动多,标语口号总是以某一政治运动为中心,类似战争时期打一场战役,统一号令,统一行动。特点是突出政治,内容单一。“文革”时期的标语分红、白两类。红色标语是正面宣传,如“誓死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红色标语铺天盖地,被称作“红海洋”。白色标语类似大字报,通常是批斗“阶级敌人”的战书。常见的有“舍得一身剐,敢把×××拉下马”、“×××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砸烂×××的狗头”。 “走资派”的姓名要用红笔打叉,或将姓名倒写,让“走资派”头朝下等等,花样繁多。那时“天下大乱”,群众组织可以随意制作、张贴大标语。由于标语多而墙有限,贴出不久就可能被覆盖,因此有的标语末尾写着:“不许覆盖,否则砸烂狗头!”“文革”标语所用的语言的暴力化、幼稚化、粗俗化达到了极致。我们乡下“文革”斗争没有那么严重,不过墙头的标语也不少。不仅窗户下边的墙上有大字的标语,每家的窗户之间的墙垛子上,也写满了毛主席语录。这些语录都是大家能背诵的,那时候我也都记得。就是现在,很多老房子上也有。尽管粉刷过了,隐隐约约也能看出文字来。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性标语少了,往往那个都是阶段性的政策标语。村子墙上最多的是计划生育的标语,前些日子还有很多保留着。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历时久远。这些标语成了不同时期计生政策的历史见证。还有一些法制宣传标语,植树造林宣传标语等等,那都是上级要求的。最近几年具有广告内容的墙头标语多起来了。联通、移动的广告还有卖农药种子、化肥什么的广告,不仅村里墙上有,路边有围墙的也到处都是。

   宣传标语不是共产党的发明,自古有之。《史记》记载,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登泰山,立三丈高的石碑“刻石颂秦德”。始皇帝很喜欢这样的“石头标语”,又在他巡视的之罘、琅邪、碣石、会稽等地树立石碑以“颂秦德,明得意”。秦以后的历代君王仿效始皇树碑立言者不可胜数。这类碑文的篇幅长于现代的标语,内容除歌功颂德外,主要是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似可看作政治标语的雏形。当然,那时候都是在石头上刻的,墙头上可能还没有什么技术让粉刷的文字保留得很久。

   我们做宣传,对立面也会利用这样的标语做宣传。秦始皇时期,有“造反派”在东郡立了一块石头“反标”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下令将石头近旁的居民杀光,把这块石头标语焚毁。在我们和台湾国民党对峙的时候,他们在金门在岛屿上,也有一些“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类的标语,看起来那都是十分可笑的。

   由于出现一些违反政策,内容粗暴的墙头标语,国家在今年下半年整顿了标语宣传的做法,规范了一些标语用语。在我们村子里,这几天干脆把全部墙头标语全部粉刷了,没有一点保留。这也有点矫枉过正,毕竟墙头标语用好了,也是很有意义的。

   转自 中国标语源 作者:吴剑锋

2013国际禁毒日主题及禁毒标语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即国际反毒品日。 

 2013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从1992年起,国际禁毒日都确定有一个主题标语,以达到国际社会关注和共同参与的效果。如 1992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毒品,全球问题,需要全球解决”。 1993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实施教育,抵制毒品”。 1994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女性,吸毒,抵制毒品”。 1995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国际合作禁毒,联合国90年代中禁毒回顾”。 1996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滥用毒品与非法贩运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后果”。 1997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让大众远离毒品”。 1998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无毒世界我们能做到”。  吸毒者 1999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亲近音乐,远离毒品”。 2000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面对现实,拒绝堕落和暴力”。 2001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体育拒绝毒品”。 2002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吸毒与艾滋病”。 2003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让我们讨论毒品问题” (2003年中国“6·26”国际禁毒日的宣传主题为“远离毒品,关爱未来”)。 2004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2005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珍惜自我,健康选择”。 2006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毒品不是儿戏”。 2007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2008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依法禁毒、构造和谐”。 2009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毒品控制了你的生活吗?你的生活,你的社区,拒绝毒品。” 2010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2011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 2012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全球行动共建无毒品安全社区”。 2013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抵制毒品,参与禁毒”。 禁毒宣传标语 1、行动起来,参与禁毒人民战争。 2、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3、莫沾毒品,莫交毒友。 4、防毒反毒,人人有责。 5、扫除毒害,利国利民。 6、毒品是人类社会的公害。 7、吸毒是犯罪的祸根。 8、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刻不止。 9、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 1O、四禁并举,预防为本,严格执法,综合治理。 11、禁绝毒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2、禁毒工作要持之以恒,毫不手软。 13、厉行禁毒,严厉打击毒品犯罪。 14、不让毒品进我家。 15、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 16、全党动员,全社会行动,打一场禁毒人民战争。 17、扫除毒品危害,创建平安凤岗。 18、抵制毒品,远离毒害。 19、吸毒有害身心健康。 2O、消除毒品祸害,造福子孙后代!
暴力标语口号是一种语言污染

口号可以写成文字,画成图画,编成歌曲,或者结合这些形式。写成文字的口号便成为标语,可是标语并不一定都是口号。标语是一种公告,是写标语者用来表达自己想法的,就连偷偷在厕所墙上写“反动标语”也不例外。

在一个民主国家里,标语是不允许在公共场所随意张贴和悬挂的。在民主社会里,每个人有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和权利,但这种表达自由是有限度的。虽然你有表达意见的自由,但别人也有不被你的表达骚扰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存在于对自由的限制之中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随意在公共场所张贴或书写可能侵犯别人自由的标语。

张贴或悬挂标语,会触及不少与公共空间和生活秩序有关的问题:在哪些公共场所或地方可以允许张贴标语?由谁来规定?以什么样的公共政治理由来作出这些规定?在美国,任何公共场所都不允许张贴、悬挂只代表个人、社团、党派的政治、宗教意见的标语。美国运用口号、贴标语的常常是人民,不是政府,最常见贴标语的地方是私人汽车的保险杠上,大城市里有的小贩专做这种标语生意,出售各种各样现成粘贴标语。汽车是私人财物,汽车的保险杠算是“私人空间”,是一个适合表达私人意见的地方。美国另一个常见张贴标语的地方是自家房屋的前院,通常是一块木板或塑料牌子,固定在一根棍子上,插在草地上或泥土里。美国人没有在墙上写标语的,要是有,那也是涂鸦,必须予以清除。每逢有选举,标语小牌子就像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选举过了,便又很快消失不见。在中国,在公共场所常见大肆张贴标语,甚至跨街拉长布条,这在美国是看不到的。

政治口号的标语是一种政治广告,也是一种政治宣传。在美国,个人、社团或政党要做这样的广告或宣传,可以在报纸上买版面(当然还有限制广告、宣传的细则规定),但不可以在学校、医院、广场、街道这样的公共场所来做,随意做这样的宣传,和涂鸦一样都是触犯公共秩序法的,都是城市整治的对象。

运用标语的方式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发生的,一定会带有这个环境的特点。例如,在中国,在公共场所墙上张贴或书写标语是很常见的,这恐怕与人们从小受到的影响有关,例如一般人从小就从电影里看到,地下党或革命学生进行宣传动员,拎着糨糊桶,藏着传单,走到哪里,就在墙上又刷又贴,有的干脆就直接写到墙上。“文化大革命”中的大标语贴得到处都是,将这个革命传统更加发扬光大。现在大城市里已经相当改观,但其他地方还有待变化。

中国标语口号的内容和语气也有相当鲜明的特点,内容自不必说,就说语气,不是命令式的,就是恶狠狠地充满暴力和霸气:“打土豪、分田地”、“痛打落水狗”、“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这种语气在今天的一些标语中绵延不绝,例如有的计划生育标语竟然写道: “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一人超生,全村结扎” 、“该流不流,扒房牵牛”、“宁添十座坟,不添一个人” 、“宁愿家破,不要国亡”。张贴违背法治原则的标语,脏乱差的环境和脏乱差的口号语言涂鸦合为一体。标语粗暴野蛮,完全诉诸暴力恐吓,本身就显示了宣传号召的失败。

暴力的标语口号是一种语言污染,也是一种精神污染,每一条这样的标语都如同一个向公共语言之河中排污的污染源,公共语言的严重污染就是这么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变得乖戾、强梁、粗暴、非理性。这样的公共语言显示出官与民、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紧张对抗关系,也显示出国民素质和民众思考能力的低下,远远不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文化人文条件。营建和谐社会恐怕还得从学习理性、温和、真诚的公共语言开始,当然也包括其中的口号和标语。
 

校园文明标语50条

  1、我是学校的主人,我爱我的家。

  2、校园风景线,大家来共建。

  3、成功之路,苑中起步。

  4、您的自觉贡献,才有学校的辉煌。

  5、爱护公物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共同发展

  6、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

  7、百尽竿头,更进一步。

  8、今天的付出,明天的回报。

  9、时代精神演绎民族灵魂,优质精神构筑时代精神。

  10、改善既改革,改革先革心。

  11、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优势。

  12、质量—恒古不变的致胜之道。

  13、改善提高,永无止境。

  14、以精立业,以质取胜。

  15、实施成效要展现,持之以恒是关键。

  16、勿以小恶而为之,勿以小善而不为之。

  17、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籍口。

  18、没有措施的管理是空谈的管理,没有检查和计划的管理是空洞的管理。

  19、管理始于训练,止于训练。

  20、教育兴民族兴匹夫有责襄伟业,校友情师生情绵薄无贷助鹏程

  21、重德重才潜心造就新一代重教重学全面培育栋梁才

  22、实施素质教育、勇立时代潮头、落实科教兴国、谱写绚丽华章。

  23、重言教、重身教、严以律己、学知识、学品德、宽以待人

  24、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25、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有比你的竞争对手更快的能力

  26、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7、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28、青年是学习智慧之际,老年是实践智慧之时。

  29、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30、有人给了我们生命,我们唯有献出生命,才能获得生命。——泰戈尔

  31、眼睛是画家,耳朵是歌手。——爱默生

  32、生命的运动在它自己的音乐里得到休息。

  33、凡是必是先难后易。

  34、21世纪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

  35、和谐课堂,文明礼貌

  36、勤奋、科学、创作、创新

  37、为幸福而学习,为成功而奋斗。

  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末方向走。

  39、生命是种情感的教育。

  40、今天太宝贵,抬起下巴,抓住今天,它不再回来。

  41、每天早上醒来,你和暴力最大的资产是24小时。

  42、思考是才智的工作,幻想是才智的乐趣。

  43、考上高中正英才,勤奋努力在今朝。

  44、当一个人开始从自己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经验的人。

  45、持续的而不是强烈的崇高情感,造就了高尚的人。

  46、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47、阅读使人充实,交谈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48、因为有我,所以会更好。

  49、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可能。

  50、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国家清除暴力计生标语 给计生标语洗脸

暴力计生标语含冷漠甚至恐吓意味 易激起群众反感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有效的宣传与解读关系到政策最终的执行效果。在很长时间内计生标语是计生宣传的主要形式和载体,往往含有冷漠、强制甚至恐吓意味,容易激起群众反感,引发社会矛盾。

从2007年开始,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始清理、更新冷漠标语,去年又启动“洗脸工程”,从群众的视角出发,力求使计生宣传与时俱进,深入群众生活。

日前,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人口计生户外宣传环境调研报告》,对全国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计生户外宣传内容、形式、数量等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部分地区仍有“暴力”标语

“在农村地区,计生标语常被视为政策法规的通俗‘翻译’”。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教育司司长张建说,计划生育初期,为了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各地编了许多严厉的标语。如 “一胎上环二胎扎,计外怀孕坚决刮”、“该扎不扎,房倒屋塌”、“逮着就扎、跑了就抓,上吊给绳、喝药给瓶”等。这些冷漠、强制甚至含有恐吓意味的标语口号,激起群众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引发了大量矛盾和纠纷。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我国人口计生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计生标语逐渐由冷变热,由命令禁止转向倡导提示。2007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展了一次全面清理、更新冷漠标语的行动,充满人文关怀的标语口号渐入视野。

《报告》指出,经过清理规范,人口计生的户外宣传环境已经有所改观,宣传内容的制作相对标准化、专业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发布形式过于单一。数量上,户外标语口号仍唱“主角”。其次,发布地点过于集中。交通干道、居民社区和政府机关密度大,普通群众经常活动的公园、学校或幼儿园等公共场所宣传较少。此外,部分宣传内容政策性过强,范围上也有待拓展。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仍是户外宣传的主要内容。而敬老养老、流动人口、家庭幸福等主题发布严重不足。

部分地区仍有“暴力”标语口号残余。从全国情况看,不提倡类标语占25%,禁用清除类占1%,个别省份超过10%。“一次未孕检,罚款一千元”等过时甚至错误的宣传内容依旧存在。

“人口计生宣传只有与时俱进,让群众喜闻乐见,才能植根乡野、深入人心。”张建表示。2011年6月,该委启动“洗脸工程”,从群众视角出发,清理语气强硬、面目呆板的命令语和警示语,打造“渗透式”、“融入式”、“嵌入式”宣传载体,使人口计生宣传走进社区活动,融入百姓生活。

来源:广州日报

标语可以洗脸,工作更应洗心

    从海南省人口计生委获悉,从今年起,海南人口计生系统全面实施户外宣传“洗脸工程”,用一年时间进一步优化人口计生户外宣传标语。在全面清理字体不工整、整体欠美观、措辞生硬等标语口号的基础上,使标语内容更符合群众语言,更趋人性化。

  雷人标语层出不穷,诸如“此处大小便者是猪”、“一人超生,全村结扎”、“该扎不扎,见了就抓”……去年,一条挂遍遵义县毛石镇各行政村的横幅,内容为“马蹄镇陈××违法上访被劳教一年半”,更是赤裸的恐吓。标语不过是工作方式的表达,有什么样的工作方法,自然也就有什么样的标语表现。比如,有了粗暴而不讲法理,才有“谁让我痛苦一阵子,我让他后悔一辈子”这样的强悍与傲慢。比如,当年对于计生工作,实行的是“房屋半间,口粮三天”的强制政策,虽然不人性,但却是工作方式的直观表达,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如果连标语都不能体现出浓浓温情,所谓的和谐共建就只是一句口号。以管窥豹,一个连标语的规范性、人性化都做不好的部门和地方,那么其工作的作风与态度,就值得反思与追问。由此而言,注重标语的规范化,以体现人性化,这个出发点值得肯定。这表明,一些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和反省自己的工作,这种态度就是一种进步。

  对于标语清理,相关部门视之为“洗脸工程”,换言之,这就是一种面子工程。注重面子无可厚非,因为个人的面子好坏,不但是自身影响问题,也关乎其他人的观感。有了一种温情的标语为先导,至少让人不会心生惊恐,有助于拉近干群之间的关系,形成权利与义务上的尊重。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公权部门如果以居高临下,不可商量的语气看待人,那么还未出师,就会招致公众的反感,要想获得理解与尊重自然也就很难。

  雷人标语折射的是工作态度和方法简单粗暴。很多时候,问题不在标语,而在标语之后的态度。思维决定行动。面子美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心灵美。就好比城管部门,如果一边高调嚷嚷着做好事,还有一些具体的行动作支持,比如扶老人过街,或者下田插秧;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依然暴力执法不断,打人、伤人事件层出不穷,这样的行为分裂,只会给人以“作秀”之感,再温情的言语也只会让人更加反感。

  很多时候,公众对于公权力,不仅看其说,更重其行。言行不一致的话,所言就是一种谎言,一种欺骗。标语既是一种宣传,也是一种态度和承诺,若实际行为与之截然相反的话,“洗脸工程”就是不折不扣的“面子工程”,那么,标语再人性,对于公众来说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标语可以洗脸,工作必须洗心。对于公权部门来说,除了审视自己的言论外,更要注重规范自身的行为,如此才会真正提升形象,赢得尊重,人性和和谐建设也才会有处落地。(来源:千龙网  作者:唐伟)
 

Copyright © 2001-2021 www.6s-iso.com Inc. 备案号:蜀ICP备2020025376号-4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为个人爱好兴趣分享网站,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3033382280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