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州乡村标语精选推荐

乡村墙上标语的思考

   小时候印象比较深的标语是“大养其猪”,这条标语就写在生产队养猪场东边的墙上。这堵墙比较高,所写的这四个大字就很大。每个字应该有一人多高,而且白底黑字,非常醒目,路过我们村的人远远都能看到。我爷爷就在这里为生产队养猪,我小时候和爷爷一起睡在饲养院里,天天都能看到这四个字。开始我问父亲,大养其猪是什么意思。父亲说就是大力养猪的意思,不过为什么不写“大力养猪”而写“大养其猪”这么拗口难懂,他自己也搞不明白。后来我问爷爷,这才知道这是毛主席写的,意思是号召大家多多养猪。爷爷说,毛主席是有学问的人,不可能写太俗的口号。“大养其猪”一般能看得懂也不太俗,还是很不错的。爷爷是很崇拜毛主席的,跟我说话的时候,提起毛主席那是一脸崇敬的表情。那时候村里主要街道的墙上到处都是这样的标语,只是那时候我看不懂,所以有印象的就只有这个“大养其猪”了。

   慢慢长大一点,可以认字了,爷爷经常领着我,一边在街上走,一边告诉我村子里墙上标语的意思。记得最多的是政治性的标语,象“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等等。这都是些鼓劲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提高了人们的凝聚力。在那个年月,人们能够全心全意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标语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我们党很早就很重视这种墙头标语的宣传,现在在一些早期红军活动的地方,还保留这很多红军时期的标语。比如“好男当红军”、“劳苦的工农大众团结起来,推翻国民党军阀统治”。“红军是推翻国民党军阀统治的唯一武装力量,欢迎苗族兄弟加入红军”,这是在苗族聚居区看到的标语。毛主席说,“红军的宣传工作是红军的第一个重大的工作”,因为“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 标语是发动群众的一个十分简便、直接、有效的手段。不仅在红军时期,在整个革命战争年代,墙头标语都是很普遍的,常常是“兵马未动,标语先行”。比如杭日战争时期的:“誓死不做亡国奴”、“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解放战争时期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推翻蒋家王朝的统治”等。我们家乡日寇统治时期是抗日力量活动的地方,也有一些和全国差不多的标语,只是数量并不多。解放战争的时候我们就是解放区了,标语也和全国一样,不过那时候就多了,各家各户的墙上都是鲜红的标语。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这个阶段,政治运动多,标语口号总是以某一政治运动为中心,类似战争时期打一场战役,统一号令,统一行动。特点是突出政治,内容单一。“文革”时期的标语分红、白两类。红色标语是正面宣传,如“誓死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红色标语铺天盖地,被称作“红海洋”。白色标语类似大字报,通常是批斗“阶级敌人”的战书。常见的有“舍得一身剐,敢把×××拉下马”、“×××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砸烂×××的狗头”。 “走资派”的姓名要用红笔打叉,或将姓名倒写,让“走资派”头朝下等等,花样繁多。那时“天下大乱”,群众组织可以随意制作、张贴大标语。由于标语多而墙有限,贴出不久就可能被覆盖,因此有的标语末尾写着:“不许覆盖,否则砸烂狗头!”“文革”标语所用的语言的暴力化、幼稚化、粗俗化达到了极致。我们乡下“文革”斗争没有那么严重,不过墙头的标语也不少。不仅窗户下边的墙上有大字的标语,每家的窗户之间的墙垛子上,也写满了毛主席语录。这些语录都是大家能背诵的,那时候我也都记得。就是现在,很多老房子上也有。尽管粉刷过了,隐隐约约也能看出文字来。

   改革开放以后,政治性标语少了,往往那个都是阶段性的政策标语。村子墙上最多的是计划生育的标语,前些日子还有很多保留着。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历时久远。这些标语成了不同时期计生政策的历史见证。还有一些法制宣传标语,植树造林宣传标语等等,那都是上级要求的。最近几年具有广告内容的墙头标语多起来了。联通、移动的广告还有卖农药种子、化肥什么的广告,不仅村里墙上有,路边有围墙的也到处都是。

   宣传标语不是共产党的发明,自古有之。《史记》记载,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登泰山,立三丈高的石碑“刻石颂秦德”。始皇帝很喜欢这样的“石头标语”,又在他巡视的之罘、琅邪、碣石、会稽等地树立石碑以“颂秦德,明得意”。秦以后的历代君王仿效始皇树碑立言者不可胜数。这类碑文的篇幅长于现代的标语,内容除歌功颂德外,主要是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似可看作政治标语的雏形。当然,那时候都是在石头上刻的,墙头上可能还没有什么技术让粉刷的文字保留得很久。

   我们做宣传,对立面也会利用这样的标语做宣传。秦始皇时期,有“造反派”在东郡立了一块石头“反标”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下令将石头近旁的居民杀光,把这块石头标语焚毁。在我们和台湾国民党对峙的时候,他们在金门在岛屿上,也有一些“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类的标语,看起来那都是十分可笑的。

   由于出现一些违反政策,内容粗暴的墙头标语,国家在今年下半年整顿了标语宣传的做法,规范了一些标语用语。在我们村子里,这几天干脆把全部墙头标语全部粉刷了,没有一点保留。这也有点矫枉过正,毕竟墙头标语用好了,也是很有意义的。

   转自 中国标语源 作者:吴剑锋

改革30年十条最经典的标语口号

改革开放30年十条最经典的标语口号。30年来中国标语口号,每一个标语口号都带着时代的印记,重温这些标语口号,能感觉到时代的变迁。精心整理这些标语口号,回味一段段特别的历史。
 

一:“小平你好!”

1984年10月1日,国庆35周年首都各届群众游行,北京大学游行队伍中突然展开一条“小平你好”的横幅,画面传遍全世界,并成为历史的定格,成为改革开放历史上的永恒印记。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幅标语所包含的那份真挚情感,依旧留存在很多人的心中

二:“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城里人对这个口号也许不熟悉,但在农村,这却是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口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在农业改革中首次提出此口号,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提高,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三:“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改革开放初期,1982年位于深圳蛇口的这幅标语饱受争议和批判,并曾经三起三落。但最终,这幅足以在改革开放历史上留下印记的标语竖立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中国习惯了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背景下,这幅标语开发人的无穷动力和创造性。

四:“再穷来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也是中国最流行的口号之一。但在贫困山区,“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的标语口号更多一些,这些口号已经流行二十多年,至今仍经久不衰。尤其是近几年国家搞两基攻坚,关于教育的标语口号更是铺天盖地,比如我就曾经在偏远山区见过这样的标语口号:“家长不送孩子读书,就是违法犯罪”,“不读完初中,不外出打工”,“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不娶文盲妻,不嫁文盲汉”等等,地方色彩十分浓郁。

五:“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86年8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过程中提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大原则是共同富裕。”随后,这句话传遍全国,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标语口号。

六:“五讲四美三热爱”

与同相同类型的标语口号还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学习,做有理想,有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现在的学生早已经不知道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何物了,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没有学生不知道的,这个口号影响了几代人。让我们再重温一下吧: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 产党

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与此相近的流行标语口号(理论)还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阶级自由化”,“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才是硬道理”,“科技是第一生活力”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过程中出现偏差,小平同志敏锐地观察到这一问题,他在不同的地方反复强调,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也成为当时人人皆知的一句话,在各种会议和文件甚至在老百姓的生活中都频频出现。

八:“要想富,先修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与外界接触的加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路”的重要性,因此这个标语口号迅速流行全国,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兴起一股修路狂潮。城里修水泥路,乡里修碎石路,老百姓干劲之足很难再现。那个时候,老百姓都坚信,“路通财通”,连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也总喜欢写“马路通到我的家门口,”,这是一种自豪的满足。

九:“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汶川挺住,中国加油!”

与此同类型的口号标语有:“誓与大堤共存亡”(1998年洪灾标语)“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2003非典)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全国人民的心都会汇集在一起,形成爱的强大洪流,润泽灾区。今年的汶川大地震,这些标语口号感动激励了无数人。

十:“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点燃激情,放飞梦想”

2005年6月26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在北京发布,随即“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从中国走向全世界,成为2008年最激动人心的标语。

耐人寻味的路边标语

路边标语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最近,笔者驱车奔走在宁夏乡间,留心记下了一些路边标语。回来后做些分析、归类,感到颇有趣味。

路边标语,大多简洁明快、言简意赅,令人一目了然,过目难忘。路边标语,一般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有的形象生动,有的合辙压韵,对仗工整,许多都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路边标语,几乎都有很强的目的性、针对性,有的说明一个道理,有的提醒人们注意某项工作或事情,有的在宣传某项事业,希望社会给予理解和支持。透过这些标语,人们可以了解这个地区的特点和当地重点要抓的工作。

我看到的路边标语,按内容划分不外乎计划生育、基础教育、农村扫盲、交通、通讯等几个方面。

计划生育方面有:“生活要小康,子女要少养”、“生活要变样,人口要下降”、“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计划生育,利国利民”、“夫妻只育一枝花,聪明娃娃人人夸”、“好儿不需多,一个顶十个”、“人口警钟天天敲,计划生育时时抓”、“婚育新风进万家,户户盛开幸福花”、“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生男生女都—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等等。这些标语,有的是针对多子多福的落后传统观念的,有的是针对农村纯女户的,有的是提醒乡村干部的,涵盖了计划生育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乏精采之作。 

基础教育和农村扫盲方面的有:“农民无文化,致富是空话”、“要想富,识字学技术”、“一年堵不住,十年扫不完”、“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兴教光荣”、“宁肯盘中没有菜,也不能耽误下一代”、“子女辍学,家长有责”……这些标语一针见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不过,像“一年堵不住,十年扫不完”这句,意思有些含糊,让人不大容易理解。

交通方面有:“公路通,百业兴”、“处罚违章不留情,看似无情最有情”、“最大的节约是安全,最大的浪费是事故”、“公路耍车莫得意,只有‘阎王’欣赏你”(大意)。这里我最欣赏第二句,语意生动,感情真切,化解违章司机心中的怒火,一语胜千言。而最后一句,目的虽是提醒司机注意守规开车,但用的是讥讽的语气且有些过火,让人看了不大舒服。“最大的节约是安全,最大的浪费是事故”,则很有道理,令人很受启发。

通讯方面:“电话通、百业兴”,言简意赅;“老人家中装电话,儿女放心走天下”,颇有人情味,也很有号召力。只是它只适用那些外出打工人员和远离父母的子女,面相对窄些,对多数人作用不大;“致富道路千万条,架通电话架金桥”,比较准确地说明了电话的作用;“家家装电话,生活现代化”,强调了电话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但仔细一想,即使家家都装了电话,生活也不一定就达到现代化,因为现代化的生活应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是装电话一项。

此外,还有其他内容的标语,像“树上山,粮下川”,十分准确、简洁;而“今日步入某行,明日定能辉煌”,有夸大其词之嫌,也不能令人信服;“走千行,进万行,不如到某行”,则颇有点惟我独好的味道。况且,“千行”、“万行”之说纯属无稽之谈。我国的专业银行统共只有那么几家,何来“千行”、“万行”?

路边标语,绝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存在这样或那样不足的,除上面谈到的外,还有一些标语显得枯燥乏味,有一些词语用得过多过滥。如,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个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个“利国利民”,那个也“利国利民”,这事“人人有责”,那事也“人人有责”,看得多了,人们也就没有兴趣了。自然,这样的标语也就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了。

善于利用各种材料、各种机会制作的路边标语,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和渗透力、影响力,值得重视、值得推敲、值得研究。

(原载2001年10月19日《光明日报》,本书有变动)

湖南有家红军标语博物馆

    湖南省“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是中宣部批准建设的全国唯一的红军标语博物馆,集红军标语集中收藏、保护、展示于一馆,于2011年6月9日开馆。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沿湘赣边界来到炎陵县(原酃县)。此后,炎陵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有50余支红军部队在这里活动过。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红军官兵在炎陵城乡写下了数以万计的宣传标语,为宣传革命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339条标语见证百姓红色情怀

  穿过历史的沧桑,历经岁月的磨砺,红军标语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物在炎陵得以大量保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一奇迹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1951年8月19日,谷子元率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到湘东南各县开展慰问活动。

  这一消息传到策源乡良桥村一个叫刘山春老人的耳朵里后,他立即找来村里的几个后生帮他拆屋。有人问他,好好的一间屋拆掉干什么?他说有件“礼物”藏在里面,现在要亮出来让中央慰问团看一看。

  大家七手八脚把刘山春老人的舍屋拆掉了,只见屋的侧墙上写有箩筐大的6个字:“工农红军万岁!”落款是“酃县赤卫大队”。

  原来,为打退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1929年1月4日召开的柏露会议决定,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主力出击赣南,实行“围魏救赵”的战术,留下彭德怀红5军、红4军王佐32团和井冈山根据地所属各县赤卫大队坚守井冈山。酃县赤卫大队奉命协守双马石哨口,上山前夕赤卫大队在他家的侧墙上写下了这幅标语。

  此后敌人攻占了井冈山。刘山春老人为保护好这幅红军标语,就请人挨墙砌了一间舍屋,把红军标语遮盖得严严实实,这幅标语就这样被完整保存了下来。

  石洲乡黄海古家房子的墙壁上有两幅红军标语。大门屋檐下左边是红7军书写的“拥护苏维埃政府!”,右边是酃县苏维埃政府书写的“推翻国民党统治!”据介绍,1931年2月,张云逸军长率领红7军58团和军直属队一路奔波从广东乐昌进入湘南,正好在春节期间到达酃县苏区。在酃期间,红7军为保卫酃县苏区与敌人进行了多次战斗。上述两幅标语就是红7军与县苏维埃政府当年并肩战斗时书写的。

  1934年10月,红军北上之后,白色恐怖笼罩整个苏区。而黄海古的家就在大路旁边,两幅红军标语非常显眼。一天,地方团总来到他家,限他6天内把标语刮掉,否则拆屋。黄海古左右为难。

  这时他妻子拿来一件褂子要他穿上,免得着凉。黄海古接过褂子,抬头望了望红军标语,心想,我何不给红军标语也穿上一件褂子呢?主意已定,黄海古马上备料请来帮工,不到6天时间就把前墙的标语遮盖住了。

  1951年春节,已是村干部的黄海古在准备张贴春联时突然想起被石灰层遮盖了的红军标语。于是他搬来梯子,用菜刀撬开石灰层 ,两幅红军标语又重见天日。

  正是由于老百姓对红军标语的爱护,以及政府的大力保护,该县至今保留有内容完整、字迹清晰的红军标语339幅(组)。

  “江家试馆”最有趣的红军标语

  炎陵县城至今还有座保护完好的“红军标语楼”,该楼原名叫“江家试馆”,因墙壁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标语口号,故称“红军标语楼”。

  江家试馆系清代建筑,属典型的江南民居,过去是江西人聚集的客栈。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对江家试馆进行修缮,现在这里既是一所民居,又是一处红色景点。2002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江家试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墙壁上的相关介绍是:“1932年,李天柱、王震率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第1师第3团第1连在酃县城开展革命活动。此间,红军在江家试馆内外墙壁上留下了大量的标语以及宣传革命的漫画。标语内容有‘共产党十大政纲’‘国民党十大罪状’等,这些标语、漫画真实记录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的政治宣传、军事活动以及采取的斗争策略。”

  这是炎陵发现红军标语最多的一幢房子,仅这一处就保存红军标语25幅、681字。其中一条标语完整地抄写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共100多字。最有趣的是一幅标语写道:“中国白军挨户团半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拥护红独师万万岁!”率真直白的语言,一看就是红军宣传员的即兴之作。

  江家试馆最有趣的红军标语是一幅漫画:“打倒国民匪党”几个字中,“国民匪党”4个字均变形,组成狗的模样,“国”字当狗头,“民”字“匪”字做狗身子,“党”字做狗尾,“民”字和“党”字的下边笔画做狗腿,画得极为形象。

  这说的是红军标语表现形式的幽默和风趣,而炎陵县城南桥组陈家祠堂的“赤”“白”标语争夺战也很是有趣。据介绍,县城南桥组孙丰新的家原来是陈家祠堂,在祠堂外的照墙上写满了红军和白军(国民党军队)的宣传标语。其中有两条标语经过多次改动。

  原来,红军攻取炎陵县城后,在墙上用土红写着:“优待白匪投诚的白匪士兵”。红军撤出县城后,白军占领县城,看见红军写的标语很有鼓动性,便将标语中的两个“白”字用石灰水改成“赤”字,标语便变成白军写的“优待赤匪投诚的赤匪士兵”。还在旁边加写了一条:“只杀赤匪匪首,不杀赤匪匪兵”标语。红军第二次打进县城后,见白军的搞法很省事,于是又用土红色将“赤”字改成“白”字,除了恢复原来的标语之外,还将新加的标语改成“只杀白匪匪首,不杀白匪匪兵”。两个“赤”字,两个“白”字,红军改过去,白军改过来,变了好几回。直到国共合作,国民党县党部在墙的最高处用墨水写了一条通贯全墙的标语:“民众要想安居乐业,须一致团结。”

  一条标语与一个重大事件

  “打土豪,分田地”是红军标语博物馆展出的标语之一。这条标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在包括炎陵在内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很多地方,但这句口号背后所发生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中村是炎陵县2030平方公里大地上的一个普通乡村,就在这个不起眼的乡村却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就是“插牌分田”。1928年3月,根据湘南特委指示,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向湘南挺进,师部设在炎陵县中村的周家祠。就是从此时开始,毛泽东在这里亲自主持试点“打土豪,分田地”革命斗争,树起了分田分地这一革命旗帜,并成为当时红军的重要纲领和主要工作。

  分田的具体步骤分四步。第一步将人口、田土登记造册,第二步定出分配原则,第三步写好标有姓名、坐落、面积、四界的竹牌,第四步召开群众大会,发放竹牌,各户将竹牌插到所分的田里。这种分田的办法当时叫“插牌分田”,如今在“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炎陵纪念馆”还保留着当年分田地用的竹牌。“插牌分田”首先在中村的道任、龙潭、联西、罗浮江4个自然村开展,尔后在整个中村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史料称,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动和领导的中村“插牌分田”是井冈山斗争时期第一次土地改革,它为《井冈山土地法》和兴国土地法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依据。

  “打土豪,分田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主要宣传口号之一,它不仅表明了红军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深刻认识和独特见解,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FROM:解放军报
 

标语文化:中国特色符号变迁

    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写什么样的标语,用什么方式书写标语,都取决于时代的需要。从标语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时代的变迁。标语口号,因具有言简意赅、准确贴切、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等特征而倍受国人青睐,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了中国人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标语口号算是正宗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党90年,也是“标语文化”嬗变的90年,从20年代“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30年代“武装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拥护苏联,解放全人类”、40年代“军民合作,驱逐日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到文革“割资本主义尾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等到发展市场经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知识越多越反动”到提倡科教兴国,从 “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到“依法治国”,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被压迫、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这一切,都在小小的标语口号中得到了体现。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人文意识逐步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等成为了标语的主流。而标语的载体也由单一的墙面,向灯箱、横幅等多样化转变。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商业的繁荣,许多过去的标语都在房屋改造和拆迁中成为历史。即便如此,作为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宣传形态,标语仍将生活在我们的视野当中,继续见证每个时代的变迁。
  
  标语虽小,却承载了历史。透过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的中国式标语,可以窥见中国社会的变迁,也可反思社会发展中那些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制度和观念。综观古今中外,用标语达到宣传目的的做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将标语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又能覆盖众多领域并不断与时俱进,也是中国人的创举。建党90年来,标语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影响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入听觉、视觉和记忆的全方位通路中。它以其时间性、阶段性和空间性的特点,表现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重点。
  
  记者驱车深入到福建向浦铁路沿线采访,工地墙上、彩门上林林总总的标语迎面而来。从“寻梦圣地今圆梦,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争先”到“精品让大地生辉,环保让蓝天深远”……各种口号各种内容的标语“百花齐放”。
  
  在一个隧道洞口,一位老铁道兵出身的老职工老张正在工地布置企业文化展板,指挥着几个民工将“和谐施工美化环境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大标语挂在隧道口。老张是位老政工,当得知记者是来采访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变化时,他滔滔不绝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要说建党90年的变化,那太多了,我认为最可贵的变化,要算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标语文化”的变迁,就能看出人们思想观念的这一变化。”
  
  老张说,他的爷爷是个老革命,据他爷爷说,在19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是那时候最响亮的的口号。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党在现阶段的革命任务中,“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为首要任务。在大会发表的宣言最后所提的口号中,前两条就是“打倒军阀!”“打倒国际帝国主义!”北伐战争开始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国民政府出师宣言》又提出了“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这个口号是北伐战争中使用得最多,喊得最响亮的口号。北伐军正是一路喊着这个口号,举着“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标语,唱着“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战歌从珠江之滨打到长江流域的。
  
  在工地附近,有座古城泰宁,该古城位于福建西北部,与江西省黎川县交界,一直是闽赣两省物质补给的坚强后方。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工农红军攻陷建宁,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派红三军团第六师于6月4日乘胜解放泰宁,建立了泰宁县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泰宁党支部,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的版图。
  
  泰宁有条红军街,最难得的是在红军街两旁的砖墙上完整地保留了红军当年刷写的标语和文告。“武装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拥护苏联,解放全人类”等等。1933年10月7日,朱德、周恩来等首长亲自率领总部直属部队干部、战士上街清理阴沟、打扫卫生、刷写标语,还参加了“城市清洁运动周”等活动,这些标语就是那时刷写上去的。它使我们相隔70多年后,还能真切地感受当时热火朝天的革命激情。
  
  老张说,他小时侯家里很穷,就几间草房,他上小学时,正是五十年代,解放初期,由于靠近路边,经常被刷上标语,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等。“那时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是一个令所有中国人感到振奋和希望的年代,这样的标语成为这一时代的表征显现。”他说。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山河一片红”,清一色服务于阶级斗争的标语成为那个年代人们的特殊回忆。老张回忆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民公社万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向雷锋同志学习”以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横扫一切牛鬼蛇 记得小时候我们玩一种“摸瞎”的游戏,一个孩子站在圆圈当中蒙起眼睛,其余的孩子依次走到他面前说一句话,让他听声音猜人,大部分孩子居然都选择了喊一句口号,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那句“有命不革命,要命有啥用?”这铿锵有力的口号至今还在他耳边挥之不去。
  
  老张当兵入伍的时候,正是1978年,改革的春风遍吹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户外标语口号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先是“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标语代替了“不怕流血流汗,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拼命干”,接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 “小平,您好!”等标语大批出现,让人禁不住耳目一新。
  
  老张兴奋地说:1979年,部队集体宿舍的墙上被宣传干事刷上了一条新标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实话,当时我还不太能理解这个标语的真实含义,现在想起来,这条标语身后的含义,其实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标语反映了当时的浪潮,这些标语也轮流被刷上了各个地方的墙上。从这些标语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摆脱了极左思想的干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了高效率、快节奏的全新价值观。
  
  八十年代初期,老张回老家探亲,发现路边“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资本主义的尾巴”割去了,刷上了“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十个大字。虽然我们村至今里也没出几个比尔盖茨等世界首富,但村民们谁也不想太丢人,所以都卯足了劲去发家致富,现在的生活正象文革期间一句标语所憧憬的那样,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村里的标语也一换再换,一会儿说“要想奔小康,电话来帮忙”;计划生育检查,就刷“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要想早日奔小康,打工赚钱是良方”、“农民要想不受穷,出外打工才能行”等标语就铺天盖地;;三夏时节,标语上写“严禁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焚烧麦茬,拘留罚款”;若是换上“焚烧秸杆,罚款五千”那就是到了“三秋”了。不用去了解,只要看路两旁的标语,基本就可以知道家乡的变化。仔细研读乡村标语,别有一番趣味。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成为主题,“以法治国,科教兴国”、“要想富,先修路”、“只生一个好”等这些折射出人们对发展需求的标语逐渐多了起来。新农村医疗合作社成立,又写:“一人交纳十元钱,身体受益一整年”、“疾病导致贫困,防贫先保健康”。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标语口号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对社会关注范围更广,风格更加五彩纷呈。汶川大地震,一句“汶川挺住,中国加油!”,一声“捐出一份爱心、共建一个家园!”、“不抛弃、不放弃!”让多少人泪流满面,那一刻,全中国、全世界的华人心相连,手相握,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奥运会上风靡一时,“点燃激情、放飞梦想”、“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宣示了中国人的骄傲,那一刻,世界有多少人瞩目中国,有多少炎黄子孙为之自豪。
  
  标语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时代在发展进步,标语也在与时俱进。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从标语中可以感受新中国的变化。老张说,过去标语的载体只有单一的墙面或者红布,现在向灯箱、电子横幅等多样化转变。这两年,在工地的外墙上不仅仅能看见“科学发展观”“和谐建设”等政策性标语,更多的是或富有诗意或温情脉脉的“提示语”,不象过去的标语不仅生硬而且僵化,比如“要金山银山更要青山绿水”这些标语反映了我们施工开始注重环保优先;“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情不得了”、“安全重于泰山”这些标语反映了我们“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
  
  农民工小刘还给我们说起他家乡的“标语致富”故事:原来,去年底,他家在路边盖了两层小楼,小楼刚盖好,就有中国联通的人找到他,要在墙上刷一条广告标语,说是还给他500元的墙体使用费。“以前,我们家的墙上被刷上标语,我老爹一直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没想到这墙上刷广告还能赚钱。”小陶说。赚了500元的墙体使用费后,陶涛还向邻居吹嘘自家的墙还能挣钱,不料却被邻居们嘲笑了一番。“人家的墙体使用费都收到了800块钱,有的大的墙体收了2000块,我只收了500块,吃亏了明年我也收800块。”小陶说完大笑了起来。
  
  在一旁的农民工小陶忍不住插话说,还有专门针对我们农民工的标语呢!我走到他们宿舍,果然,“政治上一样平等,工作上一样要求,管理上一样对待,生活上一样关心,思想上一样教育,报酬上一样合理”宣传栏上几句标语格外引人注目。老张说,我们制作这些标语就是让农民工感觉同的正式职工一样,让农民工有组织可依,有家可靠,我们企业就是他们的“家”,从而激发其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农民工小陶说,过去我们总觉得低人一等,现在这些标语就让我们感觉地位明显提高了。
  
  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郝趁义深有感触地说:建党90年,也是“标语文化”嬗变的90年。从 “怕流血牺牲不是好汉”到“做防塌方的专家,不做战塌方的英雄”,从“四海为家”到“以人为本”,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科技兴企”,我们企业每年承揽施工任务从年几千万到突破400亿,企业职工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这一切,都在小小的标语口号中得到了体现。举个例子,过去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讲奉献”,现在则更强调“讲贡献”,因为有“贡献”的“奉献”更有意义,也符合企业、社会的现实需要,这也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进步。胡锦涛总书记寄语中国铁建:“建优质工程,树企业形象”,现在我们正落实胡总书记“建优质工程,树企业形象”的重要指示,朝“十二五”宏伟蓝图、为建设具有强劲发展力的建筑企业集团飞奔。
  
  如今,“标语文化”从领袖语录到关注民生,一些不合时宜的、“冷”“硬”标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口号的强制色彩和政治功能正在逐渐减退。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人文意识逐步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等成为了标语的主流。也许有一天,标语口号会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那个用标语口号统领和管理社会、实施政令的时代,那些影响过我们的生活、忠实而精要地记录了沧桑世事和社会变迁的标语口号。

来源:伍振的博客 

中国式教育标语

不管是学校,还是教育行政部门,标语口号指向的目标往往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旦时过境迁,其功能的作用可能已面目全非,最终沦为“标语秀”。  

  “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态去摸爬滚打——你好,丹青;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你好,丹青。”

  浙江大学丹青学院2012年的这一迎新生标语,一度在微博中疯转,使得“热烈欢迎新同学”这样的老标语黯然失色。

  继此之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相继出现了“建议家长每月给大学生孩子600元生活费”“至少应该恋爱一次,无论成败”等标语。

  出人意料的是,看惯了教训、恐吓等严肃标语的人们,对此津津乐道。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训诫式的教育标语与口号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存在。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都可以发现其踪影。

  教育标语口号,这一教育系统的特殊语言,以其特有的方式作用于教育活动,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

时代特色

  “在你的校园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标语口号是什么?”在接受民主与法制社记者采访时,来自多个行业的人士第一反应均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这些人年龄段跨越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学历从高中到博士。

  据1951年5月28日第46期《革大改造报》记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毛泽东得悉苏州市金阊小学8岁小学生陈永康捉特务被打伤事迹,制作锦旗赠送给陈永康小朋友的。

  关于此口号起源的另一版本是,1951年9月底,毛泽东接见安徽参加国庆的代表团,代表团成员中有“渡江小英雄”马三姐。毛泽东关切地问她念书情况,还送她一本精美的笔记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正是毛泽东在扉页上的题词。

  但无论如何,在此之后,这8个字的题词迅速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

  遗憾的是,毛泽东的另一句话却被忽视了。早在1950年6月19日,毛泽东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马叙伦指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然而,后来的教育口号,演变成了“学习第一”。

  新中国成立至今,流行的教育标语口号中,不乏这类反映时代与教育特色的口号。比如,“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口号曾一度广为流传。

  1960年1月,北京市委提出“以多种形式发展业余高等教育”的口号。随后,北京电视大学同年3月创建,运用广播、电视、音像和印刷教材等吸引学子。

  1977年恢复高考,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于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响遍了大江南北和整个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后,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一些人看准了不同的地方高考标准不一样,出现了高考移民现象。于是,“严查高考移民”成为当时较为流行的标语。

  到了新时期,孩子的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特色标语出现了。

  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与高考公平性的争论,出现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只为高考狂,冲进重点孝爹娘”“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等高考“誓师大会”上的雷人标语。

宣传与鼓动

  各种教育标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同时新口号也层出不穷。

  在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程斯辉教授看来,教育标语口号着重突出其教育色彩,试图“纲领性”地反映人们集体行动的主旨、意图、目的、原则和计划,强调对教育运行的干预规范意义和对教育活动的宣传引导价值。

  综观现有的教育标语,其背后的意图十分明显。

  有的教育标语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诸如“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不读初中去打工,愧对老师和祖宗”的口号。

  有的教育标语可以唤起人们情绪的相应反应,达到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的效果。比如,一些贫困地区喊出的“勒紧裤带办教育”“砸锅卖铁办教育”。

    有的教育标语体现教育部门对教育的态度。比如,“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等标语。

  程斯辉认为,教育口号的主要价值在于宣传和鼓动。它能突出某一时期教育的焦点,能有效地引起公众对教育问题或教育目标的注意和关注,且具有一种明显的广告效应和启迪力量。

  特别是在媒体发达的时代,教育标语一经媒体传播出去,能马上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并成为教育领域的新热点,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

  对此,程斯辉认为:“这对澄清人们对教育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改革某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

“喊得响亮,干得漂亮”

  近年来,随着对教育的重新审视,一些被炒得火热的教育口号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针对“不让每个学生落下”这一标语口号,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曹永国教授认为,这是“一个天真而危险的教育口号”。

  因为,不让每个学生在现行的教育中落下,它假设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现行的教育中获得成功,承认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只要他们努力和教师用心与教学得法;同时,这一口号假定现行教育对于每个学生都是必需的。

  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现行教育,这一教育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并不都是必需的。因此,我们需要的是“以他们所最需要的方式去爱,去关心,去尊重他们”。

  还有“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一标语,其初衷无疑是好的,体现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思想。

  但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教师钮勤章认为:“光喊口号是没有意义的,口号喊得响的人,行动也得干得漂亮!”

  实际上,不管是学校,还是教育行政部门,标语口号指向的目标往往是社会即时利益,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旦时过境迁,其功能的作用可能已面目全非,再夸大其词、生搬硬套、不求甚解,只会无所适从、得不偿失,容易沦为“标语秀”。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 叶 俊

收集历史标语第一人吴剑锋

   标语是一个时代的印迹,简短的文字里面,尽显历史沧桑。但是,标语也是“易碎品”,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年两载,标语就会风雨斑驳。

   如何让这些易碎的标语留下永恒的记忆呢?7年前,双峰县永丰镇一中教师吴剑锋,走上了收集历史标语这条艰苦跋涉之路,义无反顾地奔走于山村僻野,穿梭于城市农村,辗转11省,行程10万里,耗资10万元,拍摄收集历史标语2万条,成为全国率先填补历史标语空白和抢救文化资源第一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博得了10万网友的赞扬。   标语当教材,独一无二,让人越听越有味,越听越想听   “誓死不当亡国奴,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这条在河北省清宛县冉庄战争遗址墙上拍摄到的标语,是1941年抗击日寇时冉庄西地道战中留下的历史印记。9月26日,吴剑锋用他特殊的教材——100幅抗日战争时期的标语照片展览,向双峰县永丰镇永丰一中的1500多名师生奉上了一道活生生的“红色教育大餐”。   现年48岁的吴剑峰,是双峰县永丰镇经开区人,在讲台上度过了28个春秋。从2005年至今,他利用休息日、寒暑假,手挎相机,辗转11省,行程10万里,拍摄收集历史标语2万条。标语简洁、鲜明、精辟、直观、生动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是一部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吴老师收集标语,更以此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继承革命传统的好教材。他带领学生们在这个独特的领域里拓展、创新,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他所教4个班级的历史单项成绩年年位列全县前茅,他所研究的《历史标语渊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课题和组织学生撰写的《走进墙上标语历史》的社会调查报告,分别荣获娄底市思想道路建设优秀成果奖和全国中小学第四届“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创新特等奖。学生们说:吴老师讲历史,别出心裁,标语当教材,独一无二,生动丰富,形象逼真,越听越有味,越听越想听。   收集标语的瘾越收越大,标语之路也越走越长   一走进吴老师的标语“仓库”,仿佛置身于文物收藏的博览馆里:墙上贴的是标语照片;书架上摆的是标语资料;电脑上存的是标语原件。2万幅照片,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向我们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1919年“五四”运动的“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到1922年安源工人大罢工的“从前是牛马,现在是主人”;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万岁”;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八一南昌起义”;从“日本鬼子从中国滚出去”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到“建设和谐社会”等激励人心的标语,让我们回到了战火纷飞的硝烟战场,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干、苦干、实干的激情燃烧年代。   “你为何选择收集标语这条路?”吴老师向我们道出了他的原由。那是2005年,他向所教4个班的学生布置了一项征集标语的任务,短短一个星期,就收到了学生们搜寻的3500多条标语,通过筛选,共撷选了428条。他组织学生写的社会调查报告,就是那时获奖的。从那时起,他就萌发了收集标语的念头,开始了艰苦跋涉之旅。   2005年,他到本县的金溪时,发现一条“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标语,字迹清晰,整体感强,因没带相机,只好择日专程去了一趟。2006年7月,他听别人说怀化洪江市沿河镇一处地主宅上有“打倒蒋介石,没收豪坤土地分给贫苦农民”等标语,于是,乘坐公共汽车前往该地收录标语。   吴老师说,刚开始时是小打小闹,仅仅局限于本省圈子里,骑着摩托,当天去当天回。天长日久,随着对标语兴趣越来越浓,对标语的缘分也越来越深,收集标语的瘾越收越大,标语之路也越走越长,不仅跑出了省外,全国的省城也跑了近一半。2006年至2008年的寒暑假,他再次走上红军长征路,拍摄了长征沿线近1000幅标语照片。有时为了一条标语,他忍饥挨饿,顶烈日、冒风雪,直到把标语收集到才如愿地离开。   坚持走下去,跑遍全中国,收集所更多的历史标语   收集标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年代久远,不少标语字迹模糊,斑驳脱落,为此,他吃了不少苦头,求助当地老百姓,架梯子、扫灰尘,千方百计保持标语的原貌和连贯性。   目前,在他的标语仓库里,保存着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文革和改革开放时期不同内容的2万条历史标语,形式多样、五花八门,墙上的、树上的、石头上的、山坡上的、土墈上的……其中墙上标语占据三分之二。他将标语拍摄后,便分别筛选、分档、归类、收集、整理,然后对每条标语的源由、时间、地点、作用、意义予以考证,引经据典,充实完善。   他所编纂的10本标语大全里,标语原汁原味,口号包罗万象,考证有根有据,图文并茂,一目了然。整个标语收集历史跨度大,收罗了建党93年来所发生的各个重大事件、政治运动、中心工作等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12大领域;涉足全国11个省份的300多个县市、800多个乡村,配上2万幅照片,约170万字,既有代表性,又有史料性;既有观赏价值,又有收藏价值。更重要的是,一栋栋新房取代了过去的老建筑,大部分历史标语难逃消失的厄运,而他正是抢救历史标语和文化资源的第一人。随着吴剑锋的收集,历史标语日益彰显强大的生命力,将成为未来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现在,他拥有自己的粉丝达10万人,博客点击率达20万多次。他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拍摄收集历史标语,抒发感想与豪情,用标语诠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尽管收集的标语的路很长,但我要坚持走下去,跑遍全中国,收集更多的历史标语。”吴剑锋心中有个梦想。   吴剑锋还雄心勃勃准备举办10000幅历史标语图片展览,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来源: 湖南日报
舌尖上的“标语文化”

      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作用的口号,写什么样的标语,用什么方式书写标语,都取决于时代的需要。从标语的变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窥见时代的变迁。标语口号,因具有言简意赅、准确贴切、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等特征而备受国人青睐,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了中国人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标语口号算是正宗的中国特色。

  标语虽小,承载历史

  中国共产党建党91年,也是“标语文化”嬗变的91年,从20年代“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30年代“武装起来,实行土地革命”、“拥护苏联,解放全人类”,到40年代“军民合作,驱逐日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从文革“割资本主义尾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等到“发展市场经济”;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知识越多越反动”到“提倡科教兴国”;从“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到“依法治国”。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被压迫、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这一切,都在小小的标语口号中得到了体现。

  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人文意识逐步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等成为了标语的主流。而标语的载体也由单一的墙面,向灯箱、横幅等多样化转变。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商业的繁荣,许多过去的标语都在房屋改造和拆迁中成为历史。即便如此,作为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宣传形态,标语仍将生活在我们的视野当中,继续见证每个时代的变迁。

  标语虽小,却承载了历史。透过中国共产党建党91年来的中国式标语,可以窥见中国社会的变迁,也可反思社会发展中那些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制度和观念。综观古今中外,用标语达到宣传目的的做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将标语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又能覆盖众多领域并不断与时俱进,也是中国人的创举。建党91年来,标语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影响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渗入听觉、视觉和记忆的全方位通路中。它以其时间性、阶段性和空间性的特点,表现着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重点。

  老张的标语话匣子

  笔者驱车深入到福建向浦铁路沿线采风,工地墙上、彩门上林林总总的标语迎面而来。从“寻梦圣地今圆梦,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争先”到“精品让大地生辉,环保让蓝天深远”……各种口号各种内容的标语“百花齐放”。

  在一个隧道洞口,一位老铁道兵出身的老职工老张正在工地布置企业文化展板,指挥着几个民工将“和谐施工,美化环境,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大标语挂在隧道口。老张是位老政工,当得知笔者来意时,他滔滔不绝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要说建党91年的变化,那太多了,我认为最可贵的变化,要算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标语文化"的变迁,就能看出人们思想观念的这一变化。”

  老张当兵入伍的时候,正是1978年,改革的春风遍吹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户外标语口号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先是“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标语代替了“不怕流血流汗,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拼命干”,接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小平,您好!”等标语大批出现,让人耳目一新。

  老张兴奋地说:“1979年,部队集体宿舍的墙上被宣传干事刷上了一条新标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说实话,当时我还不太能理解这个标语的真实含义,现在想起来,这条标语身后的含义,其实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等标语反映了当时的浪潮,这些标语也轮流被刷上了各个地方的墙上。从这些标语可以看出,中国已经摆脱了极左思想的干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树立了高效率、快节奏的全新价值观。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老张回老家探亲,发现路边“越穷越革命,越穷越光荣”、“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没有了,刷上了“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10个大字。虽然村里至今也没出几个富翁,但村民们谁也不想太丢人,所以都卯足了劲去发家致富,现在的生活正象文革期间一句标语所憧憬的那样,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村里的标语也一换再换,关于电灯电话,刷的是“要想奔小康,电话来帮忙”;计划生育检查,就刷“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要想早日奔小康,打工赚钱是良方”、“农民要想不受穷,出外打工才能行”等标语就铺天盖地;三夏时节,标语上写“严禁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焚烧麦茬,拘留罚款”;若是换上“焚烧秸杆,罚款五千”那就是到了“三秋”了。不用去了解,只要看路两旁的标语,基本就可以知道家乡的变化。仔细研读乡村标语,别有一番趣味。

  标语越来越多元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成为主题,“以法治国,科教兴国”、“要想富,先修路”、“只生一个好”等这些折射出人们对发展需求的标语逐渐多了起来。新农村医疗合作社成立,又写:“一人交纳10元钱,身体受益一整年”、“疾病导致贫困,防贫先保健康”。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标语口号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对社会关注范围更广,风格更加五彩纷呈。汶川大地震,一句“汶川挺住,中国加油!”,一声“捐出一份爱心、共建一个家园!”、“不抛弃、不放弃!”让多少人泪流满面,那一刻,全中国、全世界的华人心相连,手相握,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奥运会上风靡一时,“点燃激情、放飞梦想”、“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宣示了中国人的骄傲,那一刻,世界有多少人瞩目中国,有多少炎黄子孙为之自豪。

  如今,“标语文化”从领袖语录到关注民生,一些不合时宜的、“冷”“硬”标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口号的强制色彩和政治功能正在逐渐减退。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人文意识逐步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等成为了标语的主流。

  也许有一天,标语口号会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忘记,那些影响过我们的生活、忠实而精要地记录了沧桑世事和社会变迁的舌尖上的“标语文化”。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伍 振

文明标语,文明宣传标语

一、单位文明宣传标语

1、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

2、文明经营,诚信服务,树立文明新风尚

3、讲文明、树新风,立足本职做奉献

4、努力为民办实事,树立文明新风尚

5、为人民服务,创文明单位

6、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7、创文明行业,建为民机关,树公仆形象

8、讲职业道德、建诚信窗口、创文明行业

9、塑窗口形象,树行业新风

10、树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文明机关形象

11、增强文明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二、城区文明宣传标语

1、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行文明礼

2、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城市、创文明景区

3、与文明牵手,与诚信同行

4、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诚信南岳

5、市民素质高一分,南岳形象美十分

三、景区文明宣传标语

1、争做文明使者,共建文明景区。

2、创建文明景区,建设美好家园。

3、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

四、社区文明宣传标语

1、同创文明社区 共建美好家园

2、社区是我家 洁美靠大家

3、社区是一家 情系你我他

4、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提升社区居民道德水准

5、倡导文明 从我先行 服务居民 奉献社区

6、当文明使者 育社区新风

7、同创诚信社区 共铸诚信品牌

8、人人动手参与创建 个个争当文明市民

9、居家贵和睦 近邻胜远亲

10、共创平安社区 同铸一方乐园

五、交通文明宣传标语

1、开文明车、行平安路、回幸福家

2、珍爱生命,莫闯红灯

3、出行多点小心,家人少点担心

4、文明交通,一路春风

5、人人礼让,交通顺畅

6、礼让一秒一步,平安一生一世

7、我先让,路宽畅;你先走,是朋友

8、路好,车好,文明最好;快行,慢行,安全才行

9、文明每一步,安全每一天

10、我礼让,我遵章,我平安

11、文明在您心中,安全在您手中

12、礼让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13、人人文明,路路畅通

14、文明交通,文明南岳

六、乡村文明宣传标语

1、倡导乡风文明,建设和谐南岳

2、文明在我心,公德伴我行

3、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 

4、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行文明礼

5、创建文明景区,建设美好家园。

6、乡村是我家 洁美靠大家

七、花坛、绿地文明宣传标语

1、绿草喜人,脚下留情!

2、用爱心呵护每一片绿色

3、绕行三五步,留得青草绿

4、芳草依依,大家怜惜

5、心中有情,脚下留情

6、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让一让

7、多一份绿色,多一份健康

8、捡起片片纸,传递深深情

9、手下留情,足下留青

标语的力量

   七月的安县,生机盎然。

  行走在这个“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县,一条独特的风景线尤为引人注目“战胜大灾难,全靠共产党”、“人勤快,白手能起家;政策好,难事不再难”、“与机遇同行,与未来握手”等等一幅幅巨型标语,矗立在公路、农房和园区,交响成一曲曲战斗和奋进的号子,成为灾区人民最强大的精神动力,让这片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充满了奔腾不息的生命活力。

  标语·感恩奋进

  引导群众树立信心重新站起

  如何让灾难后的群众树立生活信念,树立新的希望?

  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千幅万幅标语挂了起来,一幅幅红色的标语竞相绽放,成了大灾难那个阶段人们眼中一道最醒目的风景。

  在晓坝镇安置点,“灾难时昂首挺胸,困境中伸直腰杆”的标语触动了周映义老汉的心,“我反复的看,反复的琢磨,活下来就是运气好!再艰难的日子总要过,不能自己躺着让别人帮忙,自己的家园要靠自己建。”周映义回想起来,觉得那些红色标语象一双强大的手,拉着他从伤痛中站了起来,从绝望中走了出来。

  在茶坪乡安置点,挂出了“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家乡要靠自己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重建家园”的标语;高川安置点挂出了“处处都有爱,我们不孤单”、“撼山易,撼人难,自强不息建家园”的标语。“有党,有爱,我们有新家”、“甩开膀子加油干,建好新家过新年”、“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科学重建新家园”。处处红色标语让安县群众面对未有的困难表现出了未有的坚强,大家的心逐渐从悲观绝望中走了出来。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毅然加入到了灾后重建的大军中。

  震后仅2个月,周映义和同村的受灾群众就开始在政府的指导下重建家园,废墟之上,到处是热火朝天挥汗如雨的重建家园动人景象。

  国家确定对口援建,辽宁恩人来到安县。无疆大爱更象一股股暖流涌动在安州大地。“辽安同心建家园,恩情世代永相传”“我帮你,你帮我,加快重建看效果”“辽宁恩情温暖如春,安州大地感恩涌动”,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这些红色标语成了人们心头的一盏明灯,引领着大家在大爱中重树信心,在感恩中重新站起。

  标语·恢复提升

  引领群众奋力建设新家园

  灾后恢复重建,作为极重灾县的安县,有99329户农房需要重建,困难压力前所未有。如何让干部群众心劲一致,奋力建设新家园。红色标语口号,再次成为安县群众的精神激励。

  安县乐兴镇青龙村,面对全毁的村庄,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把新家建起来,也不理解村上进行集中修建的规划。

  如何把重建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如何让群众充分理解并积极参与,标语口号再次显现了强大力量。“灾难深,不如党的恩情深;困难大,不如咱的干劲大”、“打造优美环境,提升整体风貌”,安置点上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

  村民唐时金由最初的不理解成了重建家园干劲最足的一个。“家园毁了我们重建,重建就要建成最美丽的村庄。”唐时金坦言,这些标语口号让他的思想转了弯,以前他认为单家独户好,养猪养鸡,堆放柴草方便,现在他知道农村也能建出功能齐全的小区,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大家感到生活很有奔头,流汗吃苦都不怕。”乐兴镇党委书记刘辉说。

  如今的青龙村,像一座村庄里的城市,连排别墅、健身场地、产业规划一应俱全,村民们自发组织,把“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标语挂在村子最醒目的位置。

  在安县花荄镇前进村、黄土镇方碑村、高川乡泉水村、茶坪乡德胜村,灾区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和勤劳诠释了“社会关爱,我们感动;回报社会,我们行动”的标语含义,这些地方都建成了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布局合理的安置小区。群众的生活条件比震前提升了很多倍。

  标语·发展振兴

  指引干群奋勇争先求发展

  “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这条写在安县兴仁乡长沟村农房墙上的标语,道出了安县产业发展和群众之间的纽带关系。“这个村适合发展养殖业,按照县里统一布局,村上建起了生猪养殖区、獭兔养殖区、高端土鸡养殖区,养、产、销一条龙,去年每户平均增收800元。”兴仁乡党委书记陈刚说,全乡6个村在重建中个个都发展了一至两项主导产业,参与农户达到94%。“辽安共携手,推动大发展”。5000亩辽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辽宁援建方和安县政府联手为当地农民打造的一个“致富园”。通过租赁让农民的土地集中,在集中地上建好现代农业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和设备,然后以奖代补,鼓励农民反租园区地,同时,无偿对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营销服务。让农民参与,让农民受益,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建设新家园,开辟新产业,创造新生活”,这条悬挂在安县黄土镇方碑村标语,让村民在诚信中谋求新发展,他们借钱建家园,发展产业还借款,用诚信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援,创建了自己的种养产业园。

  方碑村的王长举,住了一辈子泥砖房,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拥有130多平米的联排别墅,加入了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做梦都没想过!”这样的表达遍布安县每一寸土地。“与希望同行与未来握手”,在辽安工业园,这幅巨幅标语,浓缩了从山崩地裂的惨烈瞬间,到灾后重建的艰辛岁月,安县人民以不屈意志和顽强精神,书写着民族精神的新高度。

  灾难磨砺精神,痛苦铸就坚韧,安县人民把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援助转化为自强自立、重建家园的豪情。以重建家园的汗水和成就回报全国人民的支持与关爱。震后三年间,安县共悬挂红色标语5000多条,张贴宣传口号标语上万条,包括感恩标语、板房标语、农房重建标语、过节标语、领导视察标语等,这些标语,是浓缩的安县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的弘扬与延伸。

  昨天,今天,明天,无数个平凡人的梦想和希望在安县升腾;自强,感恩,奋进,一股股融入民族力量的精神时刻闪耀在安州大地。

    来源:四川新闻网-绵阳日报

Copyright © 2001-2021 www.6s-iso.com Inc. 备案号:蜀ICP备2020025376号-4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为个人爱好兴趣分享网站,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3033382280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