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错别字双标语精选推荐

标语写作和使用八忌

一、忌违法

某乡政府在公路边的民房后墙壁上刷写了这样一条标语:“狠狠打击越级上访的犯罪分子!”既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又违反国家法律,还极大伤害了上访群众的感情,很容易激化矛盾,影响党群干群关系。
  
二、忌误导

“光纤没铜,偷也没用!”这个标语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会不会误导人去偷含铜的电线呢?
  
三、忌谩骂

“小孩毁树死父母,学生毁树罚家长。”这样的“骂街”标语,极不文明,应该切忌。
  
四、忌恐吓

“偷井盖者抓住剁手”,“谁烧山谁倾家荡产”,这样的标语带有明显威胁、恐吓的粗暴语气,实在有失文明。

五、忌命令

制作标语时将命令式的语气换成善意的提醒语言,改“损坏玻璃罚款10元”为“当心压坏玻璃受伤”;把指责的语言变成问候的语言,如改“不讲卫生可耻”为“养成卫生习惯,祝您身体健康”,将生硬的语气改为祈请的语气,如改“禁止随地吐痰”为“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不要随地吐痰”。
  
六、忌粗糙

标语属于应用文的一种,语言要简明,也要讲究语言美。“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养儿不读书,就像养头驴!”这样的标语语言粗俗,不堪入耳,应该切忌。
  
七、忌歧视

使用标语时不能借机歧视人。如某地标语写道“偷税漏税来世罚作尼姑。”明显对尼姑有偏见、歧视的意味。
   
八、忌错别字
   
如果在标语中出现错别字,那真是要贻笑大方了。
 

标语口号要符合语言文字规范

  标语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使用极为广泛的一种书面语言。无论是在热闹的广场车站,还是在僻静的胡同小巷,只要是人所能到的地方,几乎都会有标语的存在。而且标语的语言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甚至一个社会的精神面貌,所以对标语的语言形式进行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标语口号以文字形式来表现,那么,它就必须符合我国现代汉    语语言规范的一般要求,比如标语口号中不能写错字、用错词,语    确'才有可能正确传递信息。换言之,就是要说得通,昕得懂,看得    到。可是目前实践中标语文字混乱现象并不鲜见。除了错别字外,主要还表现在用字不规范上,包括使用已淘汰的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我国早在1955年12月就公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l 055个异体字。1956年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公布了“简化字总表》.1986年公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共收通用印刷体字6 1 96个,规定了每个字的字形标准。1986年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又发表了《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再次指出:已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和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简体字都是不规范简化字,应停止使用。标语的制作者应当掌握规范汉字,自觉使用规范汉字。                            

  我国的语言是十分丰富的,它有着独特的魅力。我们应当让语言的这种魅力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标语写作上也不例外。但综观我们的标语,几乎都是“严禁”、“蔡止”之词,这无疑是语言程式化的一种表现。这种程式化对语言的发展是不利的,严格地说,是对语言的一种污染。因为它使原本新鲜活泼的语言变得呆板僵化,缺少新意,语气生硬,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强调自尊、自爱、追求一种相互平等、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表现在言语行为上也同样如此。而这种“严禁”、“禁止”之类的警告.一方面显示出居高临下的命令口吻,另一方面也是对人不信任的一种表现。让人感觉处处受限制,处处被怀疑,因而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                 
 

中国农村标语的“温情”变迁

“家败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婚育新风进万家,户户盛开幸福花” 走进甘肃省定西市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标语。这些由农村标语构成的“墙体文化”俨然成了一道扮靓农村的风景线。

政府、学校及其他组织,常常将农村标语刷写在农村乡镇街道、村组墙面上,从而传讲国家政策及法律知识等。农村标语因为其位置显著,传播效果快且稳定,是除广播、电视等途径之外,农民群众获得信息最直接的途径。

30多年前,中国的农村标语几乎都是政治口号,如“以阶级斗争为纲”;10年前,农村标语常常是有关计划生育和法律知识的,如“孩子要一个,票子要多多”、“光缆无铜、偷盗判刑”等。

“单调生硬、不理会农民感情是以前农村标语的共同特点,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的现象也比比皆是。”甘肃省定西市凤翔镇北二十里铺村村委会主任周军说。

鉴于具有强制性、威迫性等违反民本思想的标语广泛存在,甘肃省、云南省、河北省近年来“消灭”了一系列如“放火烧山、牢底坐穿”、“致富光荣、贫穷可耻”这样带有法律误导性或歧视性的农村标语。

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穆建刚表示,十几年前的标语更多的是对农民强制性地灌输和单纯性地警惕,而当下的标语则用老百姓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人性化地劝诫和交流。

甘肃省定西市凤翔镇北二十里铺南庄社村民牟海军说:“以前村上的标语比较土,有的还挺吓人。现在的标语挺有意思的,很贴近我们的生活。”

“好的标语能启发、服务村民,把实用的信息尤其是国家一些好的政策告诉他们。”甘肃省定西市凤翔镇副镇长刘凯向说。

近两年,当地统一了其所辖27个村的墙体文化,以规范的文字、有感召力的语言和精美的图画服务农民,帮助农民群众树立健康、民主等意识,倡导农民过健康的、有品质的生活。

在凤翔镇北二十里铺,当地基层干部还在村里道路两旁树立起“治家格言”标牌,告诉农民如何保持家庭和睦,如“了解 相互恋爱的基础、诚实 男女恋爱的钥匙”

农村标语“温情”的表达突显中国地方政府执政理念越来越由“管理性”向“服务性”转变,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尊重。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惠民政策,除了使用广播、电视等传媒工具,甘肃、湖南、河北等地方政府也通过农村标语进行了传达,编制、创造出一系列个性化、服务性的标语。

在甘肃省,农村标语的内容和风格得到了丰富,“预防婴儿出生缺陷,妇女免费服用叶酸”等健康知识类标语、“施这肥、施那肥,不如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培训类标语、“参加合作医疗好,农民看病可报销”等政策类标语也随处可见。

“这些标语刷写在农民屋前屋后,村头墙面上,只要路过,就会看到。而当农民需要这样的帮助时,他们会主动去村委会了解。”穆建刚说。“农村标语作为老百姓最易接受的宣传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依然会被长期使用。”

(本文来源:新华网  记者 张文静)

 

Copyright © 2001-2021 www.6s-iso.com Inc. 备案号:蜀ICP备2020025376号-4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为个人爱好兴趣分享网站,不代表本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QQ3033382280进行处理